曾迫使8条公交线路改道的“临汾路夜市”,几年来是社会关注的热点。经过多轮整治,今天的临汾路已成为一条高品质的休闲景观商业街。在临汾路上,立着一座蓝色的活动式“公益服务亭”,上面有块触摸式电子屏,临汾路及周边道路所有商户的信息一览无余,人人都可为店铺打分评星,结果也完全公开。
彭浦新村街道绿化市容管理所所长辛烨介绍,这块“街面上的大众点评”,是年初由彭浦新村商会临汾路分会提出建造的,目的是督促商户做好门责管理,搞好店铺环境卫生,并做到诚信经营。除了评分外,亭中每天有商会志愿者值班,接受老百姓投诉,简单问题可当场解决。若问题较复杂,则记录下来上报。
在普陀区香泉路,一套新型的“垃圾定时定点收运管理系统”,确保了垃圾收集率。
以往不少商户懒得走到垃圾桶,习惯将垃圾袋放在门口,导致人行道脏乱差。上午11时许,环卫工刘有志开着小巧的收运车来收垃圾了。每收好一家,他就拿着手持读卡器,扫一扫店门口的二维码电子标签考勤,每天上下午各收一次,店铺门口不再脏乱。如果系统在时间限制内没采集到收集状态,就会进行预警,通知工人及时收运。“目前,我们已张贴了1800多张二维码电子标签。”普环公司副总经理邱保根说。
据悉,这种智能电子考勤还能汇总数据,展示各区域的收集情况。今后,还有可能汇总每家商户每天的垃圾收集量,使城市生活垃圾收集实现精细化、智能化管理。目前,普陀区垃圾定时定点收集共覆盖713段路段、11543家沿街单位。
据了解,今年以来,各区共申报创建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管理示范道路(街区)280余条(段),新组建责任区管理自律自治组织360余个,培训责任人18万余人次、培训管理人员近16000人次,全市2000余条中小道路落实了商户生活垃圾上门收集制度。 本报记者 金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