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重情谊、讲大义。他结交了很多朋友,一路走来,他都不忘旧情;一有时间和机会,他就要看望老朋友们;时隔再久,也会努力和他们取得联系。
“无论如何也要安排时间见见你们”
2017年11月14日,习近平在老挝见了一些很特别的人,有多特别?
“我嘱咐外交部,无论如何也要安排时间见见你们。”习近平说。
无论多忙也要见面的人,是奔舍那家族友人。习近平与他们的友谊跨越了万里关山,跨越了大半个世纪。1960年,老挝小留学生来北京八一学校上学,其中包括老挝外交家贵宁·奔舍那的几个孩子。
当时在八一学校就读的习近平对这些外国同学印象深刻。多年来,他多次尝试联系这些当年的老同学老朋友,终于,在半个世纪后,当年的校友再次重逢——2010年6月到访老挝,停留仅23个小时,百忙中习近平仍抽出时间见了老同学老朋友。
7年后,习近平再次同他们相聚,感到格外高兴。“我一直都很惦记你们。”习近平说。
一幕幕画面,时隔半个多世纪,如电影一般映入眼帘;一个个故事,更如同纽带,把跨越山川的中老友谊紧紧连结在一起。
“我非常怀念那段岁月”
2016年,在第三十二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来到北京八一学校看望师生,深情回忆起小学和初中的求学时光。
八一学校是习近平的母校。说起当年的老师、同学,习近平对他们的名字记忆犹新,如数家珍地讲述了许多有趣的往事。习近平感慨道:“我非常怀念那段岁月。不管走到哪里,我都惦念着母校,同母校保持着联系。”
八一学校几位退休老教师如今已是古稀之年,师生见面分外激动。习近平同陈仲韩、陈秋影等几位老师一一握手,愉快回忆往事,聊起其他老师、同学的近况。
习近平说:看到各位老师精神这么好,我心里特别高兴。当年老师对我们要求十分严厉,现在回想起来,终身受益。一位老师对总书记说:“您给人民带来了幸福。”习近平答道:“是老师培养了我们。”习近平祝各位老师健康长寿。
“我把心留在了这里”
2015年的春节,习近平这趟远门,有点特殊,因为他是“回家”了,回梁家河村看望父老乡亲。
40多年前,15岁的习近平来到梁家河,开始了他艰苦却受益终身的插队岁月——住窑洞、睡土炕,忍耐跳蚤叮咬,与村民同吃同住,打坝挑粪、修公路、建沼气,在这里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整整7年时间。
见到乡亲们,习近平十分高兴,老朋友相见十分亲热。不少当年在一起共同劳动、生活的乡亲,习近平一眼就认出了,亲切叫着他们的名字,问候他们的家人。
习近平深情地说,今天能够回来看一看,心情很激动,看到大家感到很亲切。1969年1月,我迈出人生的第一步,就到了梁家河。在这里一呆就是7年。当年,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这里。
习近平说,当年乡亲们教我生活、教我干活,使我受益匪浅。我那时还是个十五六岁的孩子,什么都不会。后来都学会了,擀面条、蒸团子、腌酸菜,样样都行。那个酸菜很久不吃还挺想的。
40年很漫长,但岁月磨损不了他的“黄土情结”:“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
习近平说,这种“黄土情结”在他心里,让他遇到困难时,就会坚信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文/选自《人民日报》、图/选自新华网)
图?襝:习近平和老挝的老朋友们在一起;图?襠:习近平回到母校看望老师们;图?襡、?襢、?襣:习近平回梁家河村看望父老乡亲;图?襤:习近平插队时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