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7: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12月25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在这里人生转折
吕其明
  吕其明

  人老了,总喜欢回忆往事,在许多往事中,我永远难忘解放上海的那次战斗。而电影两个字,是我脑海中最为挥之不去的历史记忆。

  1949年5月26日晚,我们华东军文工团进入了上海。11月16日上海电影制片厂宣告成立,我们华东军文工团集体转业到电影厂,我脱下军装,成为上海电影大家庭中的一员,和电影结下了不解之缘,这是我人生的一大转折。

  弹指一挥间,将近七十年过去了,这一路走来,使我感慨万千:上海成了我的第二故乡,我深深爱着这座伟大的充满活力的城市,我喝着黄浦江的水,上海养育着我,我的生命里融入了难以割舍的上海情结。我也热爱上影这个家,我能从一个十九岁的文艺兵,成长为耄耋之年的作曲家,是上海电影给了我大量学习、工作和锻炼的机会,并受到大家的点拨与教诲,受到领导和同仁们的关怀和支持,我在这个温馨祥和的大家庭中生活和成长。我的成长既有痛苦,也有欢乐,既有坎坷,也有辉煌,但给我更多的还是欣慰,因为我毕竟在这里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意愿和人生价值。

  影协这个家,对我的关怀无微不至。最使我难忘的,是2009年5月26日在天天渔港为我举办八十华诞和音乐文集《音符里的畅想》出版庆祝活动。建亚主席和诸位领导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给我带来了一次又一次惊喜,一场又一场欢笑。各位领导和嘉宾给了我巨大的鼓励,使我非常感动、非常感激。我深深感到,那隆重庆贺的热情程度,使我有些承受不起。因为,我只是一名抗日老战士,烈士的后代,普通的文艺工作者,只是大海中的一滴水,微不足道。我虽然做了一点事情,但做得非常非常不够,协会和社会却给了我很多很多的褒奖,至今我仍然感到羞愧。

  回想起来,影协的每次重要活动我几乎都参加了,应该说我是一个模范分子,因为我爱这个家,她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在我的脑海里,我们的协会,好似一座庄严的上海电影的神圣殿堂、历史的丰碑。在这座殿堂里,曾经有众多上海电影的拓展者、前辈、先驱、大师、权威以及电影各个方面的专家……我常常以虔诚崇敬的心情仰望他们,思念他们,缅怀他们,是他们带来了上海电影事业的繁荣和发展;是他们高尚的人品艺德、团结、敬业、拼搏、创新的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上影人;是他们顶起了中国电影的“半边天”。在“一甲子春华秋实、六十年薪火相传”的日子里,我们不仅要为上海有众多优秀的电影艺术家而感到自豪,感到骄傲,同时也应该以他们为榜样,作为前进的动力,继承和发扬他们宝贵的优良传统,去完成上海电影人光荣的历史使命。

  我今年八十七岁了,我将一如既往,在战斗的艺术道路上,不忘初心,为祖国、为人民作出自己应有的努力和贡献。

  十日谈

  影协是个家

  责编:殷健灵

  如何让一度被人认为是“小片种”的科教片走出一个广阔的新天地?请读明日本栏。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齐心补短板 共话获得感年终民生特稿1
   第A07版:齐心补短板 共话获得感年终民生特稿1
   第A08版:财经新闻·广告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阅读/连载
   第A20版:军界瞭望
   第A21版:军界瞭望
   第A22版:康健园
   第A23版:康健园/健康养生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心中也有风景
怀念丁景唐先生
红土地
博南行四首
家有插花室更雅
四川北路粤剧往事
我在这里人生转折
新民晚报夜光杯A17我在这里人生转折 2017-12-25 2 2017年12月2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