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是“阿让事件”。被占领古巴的西班牙殖民当局驱逐的古巴姑娘阿让,在前往美国的轮船上向《新闻报》记者讲述自己的遭遇,后者上岸后立即奋笔疾书写出了极为煽情的报道,并配上插图——一位古巴女性裸露后背,西班牙宪兵以违禁品检查为借口,对其动手动脚。报道一出后,立即引起美国读者强烈愤慨,《新闻报》因此脱销,美国民众对西班牙的仇恨和战争情绪开始发酵。
第二个是“营救西斯内罗斯小姐事件”。17岁的古巴少女西斯内罗斯因企图刺杀西班牙殖民官员被判处20年监禁,但她声称这是西班牙军官强暴她未遂的报复。《新闻报》驻古巴记者用了375栏(足以填充数百个版面)的篇幅对此进行报道,美国民众的情感天平再次倒向古巴,纷纷发起签名请愿活动,连总统麦金利的母亲都参加了。
最后一个独家新闻是“大使秘信事件”。《新闻报》得到古巴革命武装偷来的一封秘信,这封信是西班牙驻美国大使写给本国国王的,内容充满了对美国总统麦金利的不敬。1898年2月,在美西矛盾不可调和的时候,《新闻报》全文刊载了这封信,直接导致美西关系降到冰点。
三个独家报道帮助赫斯特和《新闻报》击败了普利策,也引爆了美国民众的仇西情绪。
1898年2月25日晚,美国海军装甲舰“缅因”号突然在古巴哈瓦那港内爆炸,《新闻报》又看到“爆卖”的机会,赫斯特甚至到了捏造新闻的地步,直接刊出“缅因舰是被西班牙人炸毁的!”的标题,同时配发自己亲手绘制的图片。与此同时,《新闻报》还在头版发布悬赏令——凡能提供消息并能把罪犯抓获的人,可得五万美元奖赏。一时间,“不要忘记‘缅因’”的口号响彻美国大街小巷,不明真相的美国民众一致要求对西班牙开战。这段时间里,《新闻报》用得最多最大的两个单词,就是“必战”。
终于,承受重大民意压力的麦金利总统于4月11日向西班牙宣战。两天后,西班牙对美宣战,美西战争爆发。历史学家认为,赫斯特及其《新闻报》在战争爆发前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以致于有人将美西战争称为“报纸制造的战争”。肇立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