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似是而非的爱情
演京戏,就这么大个戏台,即使上海最大的戏院天蟾舞台,从上场门到下场门,也就这么几米长,然而其空间之大,可以放得下一个地球。所以这个舞台可以当千军万马的战场用。演小放牛,只当它是牧场,真大材小用了。但是,如果台上有一只真正的大黄牛,那么这个台就突然变小了,变得现了原形,就那么若干米长。过去天蟾舞台为了吸引观众,演《牛郎织女》,在报纸上登大广告,称:“真牛上台。”于是观众真的被吸引过来,卖个满座。不料真牛上台,当走到台中心,就拉了一大堆屎,臭气直喷,台下前排的观众,掩鼻而逃,闹出大笑话来了。这是真事,老戏迷都晓得的!
《小放牛》这出戏,是小戏,两个农家少年,牧童和村姑,载歌载舞,唱对儿戏。戏小容量大,亦古亦今。今者,两个农家少年,演绎了一段玩笑性的谈情说爱,他和她还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爱情,只是一种朦胧的意识,在驱动他俩把爱情当玩笑来尝试,这一切都体现在他俩的对唱中了。牧童唱:“姐儿门前一段桥,有事无事走三遭。”村姑唱:“休要走来休要走,我哥哥怀揣着杀人的刀。”牧童唱:“怀揣杀人的刀,那个也无妨,砍下头来冒红光,纵然是在阴曹府,灵魂儿扑在了你的身上。”为了爱,杀头也无妨,玩笑开大啦。接下来后面是一连串的“也无妨”,虽然要付出种种的痛苦的代价。最后一个“也无妨”,终于下结论,“转个世也要与你配成双。”这是何等天真的少年人的调笑。爱情是成年人都讲不清的玩意,何况初涉世事的少年呢!
古者,且听听他俩的这些问答。一个问:“天上梭罗什么人儿栽?地下的黄河什么人儿开?什么人把守三关口?什么人出家就一去不回来。”一个答:“天上梭罗是王母娘娘栽,地下的黄河是老龙王开,杨六郎把守三关口,韩湘子出家就一去不回来。”又一个问:“赵州桥什么人儿修?玉石的栏杆什么人儿留?什么人骑驴桥上走?什么人推车就轧了一道沟?”一个答:“赵州桥鲁班爷爷修,玉石的栏杆圣人留,张果老骑驴桥上走,柴王爷推车就轧了一道沟。”请看,这些问答中的时空多么大:上有天文,下有地理,还有一大批古人。这段对唱竟说了许多民间的历史故事,歌声优美,语言朴素,聆其歌,观其舞,真有醍醐灌顶之快。
还有几句更有趣的唱:“二郎爷爷本姓杨,他妹子一心恋着刘彦昌。”这是说的《宝莲灯》这出戏,二郎神的妹子是三圣母,是劈山救母的沉香的亲娘。这两句话呈现了民间文学语言的魅力,令人荡气回肠。
《小放牛》中两个孩子,似是而非的爱情漫笔得真趣。马得此图,洋溢的就是这种真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