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1月09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论语
数字时代的书店方向
纪 玉
  纪 玉

  上周六,大隐书局创智天地店正式开业,这是一家营业到凌晨2时的“深夜书房”。同样是上个礼拜,60天的快闪书店“思南书局·概念店”在读者的不舍中谢幕,而不远处的实体店则即将开张。去年,20多家中大体量实体书店亮相申城,让人们感受到的,是这个行业的蓬勃朝气。在电商冲击下一度被认为“不行了”的实体书店,正在开拓一条新路。

  电商的最大优势是价格,实体书店要跟电商打价格战,很大概率是要打输的。所以我们看到,很多实体书店的竞争策略并不是围绕“价格”做文章,而是致力于升级读者“体验”。踏进书店大门的,不仅是消费者,更是读者。如果实体书店沿袭过去的经营模式,只是卖书,最后很可能书卖不出去,生存也成了问题。更准确地把握读者需求,才能把更多读者吸引到书店里来,乃至把更多的人变为读者,愿意与书店亲近。

  实体书店,已经具备与过去不同的内涵。比如大隐书局的“深夜书房”,虽然深夜经营模式算不上新鲜,但营业时间的延展,以及空间布局的多元化、多功能化,都体现出书店对读者的需求,尤其是周边区域活动人群的需求,作了更多考虑。书店与社区紧密联系,对应周边区域的特点打造不同的特色,正在成为一些实体书店的探索方向。又如“思南书局·概念店”,在60天中每天邀请不同作家驻店,与读者面对面。书店将阅读体验延伸,成为作者与读者的交流平台,让思想在这里交汇、碰撞,就不再只是“卖书的店”,更是读者愿意频频“打卡”的文化地标。

  数字时代,人们的阅读习惯已经大大改变,那么,实体书店已经失去生存意义了吗?对这个问题,我们的书店和读者,都响亮地回答了“不”。一个现代城市,少不了这样的文化地标。拼卖书,实体书店很难拼过电商,但在讲求“体验”的当下,实体书店仍然有自己的优势。不然,为什么近两年,反而有电商开起了实体书店呢?虽然两种实体书店的经营逻辑不同,但也说明,读者仍然愿意走进书店。

  新书店,新概念,这是开了个好头。读者买不买账,新概念是聚集一时人气的“噱头”还是保障长期经营的“法宝”,需要市场和时间的检验。城市需要书香,期待书店成为上海的文化品牌。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广告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财经新闻·广告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广告
   第A12版:长三角/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阅读/连载
   第A22版:新民法谭
   第A23版:新民法谭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旅游
   第A26版:出行优荐/新民旅游·广告
   第A27版:新民旅游/别处风景·广告
   第A28版:旅游资讯
   第A29版:旅游资讯
   第A30版:旅游资讯
   第A31版:旅游资讯
   第A32版:旅游资讯
   第A33版:广告
   第A34版:旅游资讯
   第A35版:旅游资讯
   第A36版:旅游资讯
“法大马路”上掀起红色思潮
早期红色文化不可或缺部分
担当新的文化使命 打响上海文化品牌
数字时代的书店方向
春运客流最高峰:2月12-14日
新民晚报要闻A02数字时代的书店方向 2018-01-09 2 2018年01月0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