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卒中是最常见的脑卒中之一,约占脑卒中的70%之多,主要由脑的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脑供血不足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及坏死,引起病人神经功能障碍。如果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发病6小时之内得不到有效治疗,25%的病人会死亡,50%的病人会遗留严重的功能障碍。国际公认的治疗方法包括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治疗、神经保护剂、静脉溶栓、动脉内溶栓、动脉机械取栓等。在京沪等大城市,医疗技术水平高超,医疗设施完备,均有能力开展这些治疗手段。
然而,受大众卒中防治意识薄弱、院前识别急救流程漫长、院内绿色通道及卒中后康复建设与完善等一系列环节的影响和制约,目前整体标准时间内静脉溶栓率低,血管再通时间延迟。也就是说,技术再先进再精妙,治疗时机却已错失。国家脑防委专家委员会秘书长、上海市脑卒中专科委员会主任委员、长海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刘建民教授强调,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在医院、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优化各环节,通过区域联动促进快速桥接与流程优化,真正提高脑卒中的救治效率。
仁济医院神经外科脑血管专业组负责人万杰清教授指出,我国及欧美国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指南一致推荐脑卒中发病4.5小时内静脉溶栓,发病6小时内动脉取栓,尽早溶开或取出堵住大血管的血块,恢复脑血管的正常血流,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只有在最短时间内恢复脑组织的血流,抢救缺血的脑神经细胞,才有机会最大程度恢复神经功能,让患者恢复社会劳动能力,回归家庭生活。
快速转诊卒中中心绿色通道急救,提高院内急救效率是赢得救治时间窗的重要环节。目前包括仁济医院、长海医院等部分市内三级医院开通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绿色通道”,一旦可疑卒中患者到达医院,立刻启动急救绿色通道,优先安排化验检查及影像检查,立即启动时间窗内静脉溶栓和动脉取栓。
作为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临床医学领域项目——“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快速桥接流程优化及康复预后”的项目负责人,万杰清教授介绍道,根据计划,仁济医院将在未来三年内联合新华医院、东方医院、浦东新区人民医院等,通过前瞻性临床研究,观察快速桥接联合治疗对于不同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病因的疗效和安全性,建立快速桥接治疗患者的预测模型,提出影响快速桥接治疗预后不良和血管完全再通的临床与影像等因素,从而优化国内快速桥接诊疗流程和治疗效果。
本报记者 潘嘉毅
FAST评估法与“中风120”口诀
早期识别急性缺血性卒中,提高院前急救是第一步。国际通用的FAST评估法和国内推行“中风120”口诀来进行快速判断。其中,FAST每个字母代表不同的意义。
F字母代表是否能微笑,面部出现无力或麻木、口角出现歪斜。
A字母代表能否顺利举起双手,一侧肢体没有力气或根本无法抬起。
S字母代表能否流利对话,说话困难或言语含糊不清。
T字母代表急救时间,如果出现三项中的任一项,需要紧急拨打急救电话120,应该立即把患者送入有溶栓或取栓治疗经验的卒中中心医院进行救治。
“中风120”口诀:
1看(1张脸):不对称、口角歪。
2查(2只胳膊):平行抬起,单侧无力。
0听(聆听语言):言语不清,说话困难。
以上两种方法均能有助于早期识别卒中,如果出现上述任何症状,千万不要在家等待,请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送医,为缺血性卒中的快速治疗赢得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