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8: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2月07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风雨之中,真爱长征精神
王智琦
  王智琦

  今生和读书有缘,和新民晚报“夜光杯”、和图书馆更是缘接三十多载。

  1982年晚报复刊后,我即将从华东师大中文系毕业,校园的橱窗里没有晚报,但我特别爱看“夜光杯”副刊文章,常去离家不远的闸北区图书馆借阅。当时图书馆里供借阅的晚报只有两份,每次去,每次都有读者在看,只能四处逡巡,瞅准拿着晚报的读者,坐在他的对面或边上,待他阅读尽兴后,赶紧请求转阅。当了中学老师后,家中住房条件差,隔三差五就到图书馆里看书写作,竟也在夜光杯上发表过十来篇拙文。2016年10月,新民晚报社和世纪出版集团为庆祝长征胜利80周年,将市民读书会第八场活动“同志们,去长征”放到闻喜路上的静安区图书馆举行,夜光杯的微信公众号早就广而告之,我心中大喜,尤其是我恰好刚从遵义、土城考察回来,满脑子的长征,对读书会更是充满期待。

  那天上午,天空阴沉,暴雨如注,似在考验着读者对长征精神的真爱。我早早动身前往位于彭浦新村闻喜路上的静安区图书馆,风雨交加中,看见那幢深红色的图书馆建筑傲然挺立,心中顿时一暖,这间“身边的大书房”,带给读者多少心灵的抚慰和精神的充实啊!我还担心着风雨会羁绊住读者的脚步,哪知三楼报告厅里,早已笑语喧哗、热闹非凡了,许多读者怕路堵迟到,夫妻携手、书友相伴,抢占着前排座位,渴盼着即将到来的精神大会餐。

  市民读书会按时开始,嘉宾由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军事历史系陆旸副教授、新民晚报副刊部编辑吴健老师联袂主讲。陆副教授一身戎装,英姿勃发,而吴老师则深色短衫,儒雅练达。他们长期对长征史料进行收集整理,著作颇丰,从军队研究者和媒体工作者的不同视域,以新民晚报推出的《不朽征途: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专刊、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瑞士传教士薄复礼《神灵之手》等为线索,讲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长征史料,尤其是通过外国志士和朋友参与长征的真实故事,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跨越国界,是最崇高的革命理想和信念,也是留给后人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两位主讲老师侃侃而谈,底下座无虚席的读者们听得不断鼓掌赞叹,我也热血沸腾、精神振奋,读书会气氛极为热烈欢腾。

  有趣的是,到了互动抢答环节,读者们纷纷举手回答,当主持人询问大家有谁知道,长征队伍里牺牲过一位红军团参谋长,还是外国人,他的国籍和姓名?我的记忆库里一片空白,茫然无知,而坐在边上的胡阿姨却敏捷地站起身,朗声说道:是一位朝鲜烈士,叫毕士悌,他是红一军团的参谋长,1936年2月在一次战斗中牺牲。两位嘉宾颔首微笑,读者掌声如潮,胡阿姨高兴地向大家展示自己写得满满当当的读书笔记本,她是做足了功课,完全是有备而来。坐在这样的读书发烧友身边,我的脸庞不觉发烧。我深信,只有对长征的真爱,才能对长征的故事如数家珍,才能对长征的精神永志不忘。

  两个小时左右的市民读书会一晃而过,读者们围拢在嘉宾身边,仍在热情诉说着自己对于长征精神的理解和感受。确实,读书是个人的思维活动,而精神的交流则需要共同的情怀和追求,尤其是对长征精神的真爱。我和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希望“夜光杯”不仅有葡萄美酒,还要多多举行市民读书会,让市民分享永不消散的一缕书香。

  十日谈

  走进市民读书会

  责编:王瑜明

  明日请看《读书会的画外音》。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广告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财经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阅读/连载
   第A21版:汽车周刊
   第A2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A23版:新民健康/广告
   第A24版:新民健康
莫让“送礼成了灾难”
春节,难忘的过年情结
握别之后
归舟
冬日公园暖意浓
雪后晴
风雨之中,真爱长征精神
新民晚报夜光杯A18风雨之中,真爱长征精神 2018-02-07 2 2018年02月0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