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十九大代表吴娜讲述虹桥机场春运安检故事
~~~十九大代表吴娜讲述虹桥机场春运安检故事
~~~十九大代表吴娜讲述虹桥机场春运安检故事
~~~十九大代表吴娜讲述虹桥机场春运安检故事
     
2018年02月07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围着老人转圈圈 跪地服务小旅客
十九大代表吴娜讲述虹桥机场春运安检故事
金志刚
■ 吴娜正在虹桥机场为旅客服务 本报记者 陈梦泽 摄
  虹桥机场即将迎来节前春运客流最高峰,十九大代表、虹桥机场安检护卫保障部旅检一科“安捷组”组长吴娜和同事们比平时更忙了,“对于安检员来说,没有节假日的概念,除夕或者大年初一,轮到你什么班头,除非有特殊情况,都要按排班上班。”

  以旅客方便为上

  机场安检分证件检查、前传预检、人身检查、X光机行李检查、开箱包检查等不同岗位,是一份非常辛苦的工作,“一个班头下来,每个安检员要检查1000多人次,以人身检查岗位为例,光是弯腰动作,就要做2000次以上。”而现在正值春运,客流量上升,虹桥机场日均安检人次约5.5万,高峰日要超过6万人次,安检员工作更辛苦了。

  吴娜告诉记者,“春运时工作量增加,更因为旅客结构发生了变化。”平时虹桥机场以商务旅客为主,对安检流程非常熟悉,春运以返乡旅客为主,老人、孩子、务工人员等对安检流程不熟悉的旅客大增,有很多旅客是第一次坐飞机,势必增加单个旅客的安检时间。

  “比如老人,我们安检时不要求老人踏上安检小圆台,怕老人摔着,也不要求老人转身,而是安检员围着老人转一圈安检,尽可能方便老人;再比如小孩,很多安检员是单膝跪地给小旅客安检,所以春运工作确实比平时辛苦。”吴娜说。

  提醒安置禁带品

  旅客结构变了,安检“拦下来”的禁带物品也多了。一种是旅客带给亲朋好友的土特产,比如辣椒酱,“这些东西也属于液态物品”;另一种是旅客随身携带的工具类物品,“现在越来越多的务工人员选择坐飞机回老家,安检时会发现手术刀,结果旅客说‘我不知道这个不能带,这就是我做手机贴膜小生意时剪裁手机膜的’;有的旅客还会带一整包的工具,螺丝刀、锤子……”

  遇到这些新情况,吴娜和同事们也尽可能给旅客“做选择题”,而不是“做判断题”,“这些旅客往往是第一次坐飞机,简单粗暴地说‘这个不能带’,旅客往往急得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我们提醒说,可以回航空公司值机柜台去托运,也可以请送机的亲友带回去,还可以暂时寄存在机场,等春节后回来取,有了选择,旅客也就不那么‘抗拒’和着急了。”

  安检员岗位过节

  今年春运已经是吴娜经历的第12个春运了。吴娜说春运带给自己的,有“大家的温暖”,也有“对小家的亏欠”。虹桥机场共有约240名安检员,其中有一些家在外地,过年照常上班,让安检员们习惯了在机场过年、在岗位上过节,“一到春节,大家都会从家里带来很多很多好吃的,跟竞赛似的,一起分享,特别温暖。”

  春运期间,也经常有“鼻子一酸”的时候,有时是不能陪家人一起吃年夜饭,有时是看到旅客举家出游说说笑笑,联想到自己春节也不能时时陪在家人身边,吴娜说心里难免会有歉疚。

  本报记者 金志刚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广告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财经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阅读/连载
   第A21版:汽车周刊
   第A2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A23版:新民健康/广告
   第A24版:新民健康
“最好能再少走几级楼梯”
围着老人转圈圈 跪地服务小旅客
“礼让行人”三部曲
申城今实现第40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A07围着老人转圈圈 跪地服务小旅客 2018-02-07 2 2018年02月0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