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华创世神话为题材的流行歌曲《开天辟地》经改编后,由人声模仿的二胡、笛子、古筝、扬琴、中国大鼓等器乐声令人大开眼界。原来,阿卡贝拉除了能展现管弦乐的风采,还能表现民族乐器的神韵。
由徐汇区文化局和上海阿卡贝拉中心联合成立的上海阿卡贝拉联盟近日发布了14首阿卡贝拉新作,其中大多都贯穿着“中国风”。如今,用阿卡贝拉演唱流行歌曲、改编西方音乐较为常见,不过演绎中国民歌乃至模仿中国器乐声仍处于起步阶段。《茉莉花》编曲者吴昊介绍说,在改编时往往有很多细节需要处理。以《在那遥远的地方》为例,民歌的节拍较自由,而阿卡贝拉讲究固定的节拍。考虑到原作的“自由与流动”,他在阿卡贝拉版本中调整了节拍。
胖可丁人声乐团成员江霁云承认,这些好听的歌曲其实并不好唱。在《开天辟地》中,她尝试模仿高亢的笛声,“光是既要像又不能走音就很难”。为了唱出中国味道,这群对流行音乐驾轻就熟的90后、80后,在排练时反复聆听古乐或民歌,以便找到感觉。
业内人士都看好“用阿卡贝拉演绎中国传统音乐”,并相信大有可为。据《开天辟地》编曲者林孟慧介绍,一些台湾民歌被改编成阿卡贝拉后效果很好,因为两者都以人声为载体,“天然地相近”,其他地方的民歌也可与其很好地融合。
此外,上海乃至全国逐年不断增长的民间阿卡贝拉团体意味着对新歌的巨大需求。一方面,这些取材于中国传统音乐或传统文化的作品可以成为中国歌者站上世界舞台的“最佳代言”;另一方面,用这一大家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传播传统文化也将事半功倍。
本报记者 肖茜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