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成功取得半船清水
茶馆同行们暗暗吃惊,都把眼瞪成桂圆状,要看个究竟。他们心中揣测,哪怕这撑水佬再作冲刺,十有八九也是徒劳。
我祖母神情亢奋,指着迎流而上的船道:“看,我原说柏兴不是软蛋,这不?那模样真像单刀赴会的关云长!”
我祖母是听书迷,其“单刀赴会的关云长”之说是从说书先生处听来的,我父亲苦笑着回敬了一句:“休说是‘单刀赴会的关云长’,只怕是‘水淹七军的庞令名’。”我父亲通晓“三国”,所以对得贴切。所谓的庞令名就是庞德,是魏之骁将,在水淹七军时船翻而为关公所擒。
“你休要触柏兴霉头!柏兴会成功的。”祖母狠狠地剌了父亲一句。
“但愿如此,但愿如此。”
说话间柏兴撑着船再度来到了三江口的中心,也再度成了千百双眼的焦点。
这回柏兴真正使出了看家本事——他用起两支篙,左右开弓,平均使力,将船稳在激流中心,而后泄其一端,令船倾侧、吃水、吃水、再吃水,到一定程度,他将泄了力的一篙再度用力,船就平稳定格于水中。
“好哇!”岸上爆发出一片叫好声来。
岸上的叫好声尚未止息,柏兴又将船倾侧了过去,让另一侧船舷吃水而下,吃水、吃水、再吃水,船侧得厉害,站在船尾的他整个儿也斜了过去,但他挺住了。当船吃水到一定程度,恢复原状时,他左右开弓用力一撑,这回他整个人瞬间腾向空中——这是他的绝活,不然,倘不腾空,船在复原时,因着船舱里的水多了,晃动时惯性厉害,他怕会被甩倒、甚至打下河去。也就是瞬间功夫,船趋平稳,人也平稳落到船尾。
“好哇!”众人又一片叫好。
茶馆的同行由此感到了压力,眼前撑水佬撑双篙而腾空、平稳落到船上的技巧他们中还无人能有如此手段,此技在寻常水巷已属不易,哪堪在湍急险要的三江口哉?他们暗暗吃惊,揉揉眼再细看,看这撑水佬下一步如何举动?估计前两下至少撑得了半船清水,仅半船水是不足数的,要看后面的招数,能撑得七八成水方算成功。而愈往后愈艰难,非常可能功亏一篑。他们巴望他在此紧要关头出个偏差,或者就撑得半船水后便急流勇退。后者为识时务之举,能不失面子,但也不成气候,毕竟在三江口能撑得半船水已经不易了。
我祖母深为柏兴感到自豪,她指着河中央向我父亲也向着别人说:“看,这岂不是赤脚张三再世?我活这么一把年纪了,也从未见过这样高超的技巧哩!看上去柏兴一定会成功的。”
张会长很为柏兴的举止满意,仅此一个双篙腾空的技巧已令人赏心悦目,也就是说,到此为止,即使柏兴打棹而退,他在贵宾面前也不丢脸了,彼等说的苏州多弄潮儿是得以应验了。他不希望柏兴再往下表演了,见好就收可矣,于是对茶水同业会的管事说道:“快鸣锣,快鸣锣,让河中的撑水佬退下吧。”
管事领命,便欲鸣锣。一旁陪侍的双泉却上前一步求告道:“会长,别鸣锣,别鸣锣,只撑了半船水呢!”
“这……”张会长一时犹豫,以眼去征询贵宾的意见。贵宾中有人说:“鸣吧,见好就收岂不是好?”
“不,只有半船水啊……”双泉已感觉到了柏兴会成功。这时好几个茶馆老板开口了:“别不识时务了,再撑下去可要撑出人命来了!你担待得起吗?”
“鸣锣!”张会长断然命令道。
“是!”管事举槌击锣。锣声中众人哗然,有人支持,有人反对,反对者占多数,他们不希望让撑水佬收场,他们想看好戏,或者成功,或者失败,成功和失败都是好戏,少数人甚至希望船翻人落水,就不希望就此收兵。
我父亲是极力支持鸣金收兵的,他说:“见好就收吧,柏兴已经露了一手了,不要弄巧成拙了。”
“收不得,收不得。”我祖母抬手指向河中央,“哈,我就料得柏兴不会收的!看——”
果然,锣声收不住柏兴勃起了的性子,柏兴开始了第三次冲击。只见他又一次把船压了下去,压得很低很低,水就汩汩进舱,但湍急的水流也把船狠命地推着,势欲将其倾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