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8时,气温-2℃。
七宝古镇3号“微网格”工作站的微网格长杨锦辉和队员们已开始巡查。他们穿着“市容管理”的队服,在人群中穿梭,转眼已处理了两三件“小事”。对他们来说,每天步行十公里、处理六十余件“案件”是不稀奇的,大到占道经营,小到地上一个线头,都要管。
在七宝古镇,有24位像杨锦辉这样的“微网格”巡查员。什么是“微网格”?它与普通网格有何区别?
“绣花”般来回巡查
“依托原有的网格基础,向下进一步细分为‘微网格’,目的是管理更规范、更精准。杨锦辉所在的工作站,是七宝古镇8个“微网格”工作站中的一个,也是七宝网格精细化管理的一个缩影。” 七宝镇城市管理网格化中心专职副主任庄勤介绍。
当天上午10点,杨锦辉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换岗巡查,一条街,来回巡查,半年来走了不下几百遍。他说:“以前,负责整个古镇,范围很大,一天只能转个两三圈,难免‘不够仔细’。现在,每个‘微网格’对应1-3个路段,我的巡查范围固定在北大街, 2公里不到,每天来回巡查,真的像‘绣花’一样。古镇街面每个细小的变化都会在第一时间被察觉,哪里非机动车违规推行最多,哪里垃圾容易堆积,谁家货物乱了,都看得清清楚楚。”
古镇弄堂的居民说:“过去古镇街面上不太好走,特别是美食街的街沿,油腻腻湿哒哒的,现在不同了,时时都有工作站队员来巡查处理。这半年来,一点点感受到古镇的变化。”目前,七宝古镇20条路段已全部有“微网格”覆盖。网格中心还设有应急处置小分队,对所有“微网格”再进行叠加式巡查。
三个“2”高效处置
中午12点,杨锦辉走入七宝南街上的“微网格”指挥中心。在指挥中心的视频监控室里,9块液晶显示大屏占满一墙,屏幕上,街面、路口的情况一目了然。
“每个队员配备电子巡逻记录仪,记录仪和街面监控视频基本覆盖了七宝古镇的各个重点区域,信号与指挥中心实时同步。队员的巡查路线、现场处置可以进行备份,留下管理痕迹,” 古镇管委办常务副主任李君遐介绍说,“指挥中心收集上报信息,现场派单处置,基本上是1分钟响应,5分钟内处理完毕。如遇到执法类案件等‘大事件’,片区执法人员处理,可保证做到三个‘2’处置标准,即20分钟内分转、2小时内到场,24小时内反馈。”
古镇“微网格”工作站自2017年6月份试行以来,外部投诉案件下降明显。据统计,古镇2017年7至12月处置外部投诉案件190起,同比减少58%。
社区联络员 解雯贇 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