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4: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2月16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春节琐话
胡根喜
  胡根喜

  吃了腊八粥,年就挂在嘴边数了。忙年中,一椿子高的少年郎也派了用场:祭灶、扫尘、“刷白”、买猪头。

  祭灶,也就是供祭灶神(亦称灶君、灶王爷)。这是不可小觑的敬典。作为“七祀”之一的祭灶,早在秦代以前就成为国家祀典。秦汉以后更与门神、井神、厕神和中溜神,成为“五祀”神灵,共同负责百姓人家的平安。灶神,据说还是玉皇大帝派遣到人间考察一家善恶的官员:其左右随侍两神;一捧“善罐”、一捧“恶罐”,随时将一家人的行为记录保存于罐中。灶王爷于农历腊月廿三日,上天去陈报此间人家的一年所为。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送灶神”。有意思的是,主祭者非男性不可,最好是童男子,灶王爷可凭借阳刚之气轻捷地直上灵宵宝殿。那时,江淮人家都会烧几样小菜为灶王爷践行,虽未必四碗八碟,但也要弄几样像样的荤素,因为让灶王爷吃好了,方能“上天言好事”。但不能供酒,那是怕他老人家喝高了,酒水糊涂,见了玉皇大帝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既有丢乌纱的可能,又忘了在除夕夜“下界降吉祥”。至于纸钱,则不必烧化,上天御派的官员是不能有贪贿之举的。不然的话,便有坐天牢,甚而掉了吃饭家什的可能。当然,一年只吃一回工作餐,不在违纪之列。

  祭了灶,就得扫尘了。当然是择一晴天朗日。好在那时的天气还真赏脸。于是,大人小孩搬箱抱箧,家里家外,大呼小叫,忙得不亦乐乎。这时,用干净扫帚拂尘的、竹竿上绑鸡毛掸子清除梁柱上积灰的少年郎,揩的揩、扫的扫,尽管臂胀颈酸,但心里是喜的。

  扫尘之后,便是“刷白”,也就是给里外墙壁刷石灰水。从大人那里领了钱,我们就直奔“石灰行(建材店)”买回几块干石灰,放进洋铁皮桶里,倒上从“给水站”拎回半根竹筹的清水浸泡。须臾间,得了水的石灰块便骨骨嘟嘟地化开了,还嗤嗤地冒着热汽,不多时,就成了一桶奶白的浆汁。当然是先内后外,蘸浆刷抹;屁大的工夫,那先前还灰头土脸的墙壁便渐显渐白,透着亮色地焕然一新了。

  做完了这三件事,就到了年根,去小菜场买猪头,也就事在必行了。那是因为猪头可以免收计划供应的“肉票”,且又是祭祀祖宗先人的尚品大物,而那两扇大耳朵片子更是下酒的佳物,很抢手的。买猪头可不是件省心省力的事。一来,菜场每天至多售出三五只,量少,所以得早早去菜场。于是,头天吃过中饭就往菜场奔,摆篮头或放块砖头占位,一直守到黎明开秤;二来,觑觎者众,少不了争抢,弄不好还要动手打一架。好在,江淮少年郎里多有狠角色,况且又是多跑几步路去“石库门”边的菜场。在那里,袖子管一捋,眼乌子一弹,一面孔的凶相,嘴里又不干不净,很管用。占了摊位,心就放进肚皮里了。尽管如此,那一夜可真难熬;年根时的天,真冷。若是遇上雨雪天,许多人家的屋檐下一串串晶晶亮的冰挂、屋上地下的皑皑积雪,加上呼啸刺骨的寒风,真是冷。好在年少火旺,又结伙打闹,且想着那即将到手的肥猪头,也就淡了。捱到了天麻花亮,一阵电铃声响,菜场就开秤了。在大呼小叫中,三五少年郎拎着一挂挂猪头挤出菜场,一路雀跃哼唱,如同得胜还朝的将军般往家赶。这时,少年郎满脑子想的是大饼油条豆腐浆的犒劳噢!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国际新闻
   第A06版:平昌春晓冬奥会特别报道
   第A07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08版:漫画/新民印象
   第A09版:漫画/新民印象
   第A10版:家装专版
   第A11版:家装专版
   第A12版:家装专版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连载
   第A16版:阅读
老郑的圆桌
春节琐话
回去
金犬旺财
狗年读联
那年冬泳
恭贺新禧
新民晚报夜光杯A14春节琐话 2018-02-16 2 2018年02月1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