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4: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2月16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恭贺新禧
徐梦嘉
图一 恭(甲文)
图二 贺(金文)
图三 新(甲文)
图四 立(甲文)
图五 喜(甲文)
图六 禧(小篆)
  徐梦嘉 文/图

  丁酉年过去了,今天是戊戌年正月初一。拙文以解析“恭贺新禧”四字,庆祝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春节。

  恭,甲文(图一)从双手(廾)与“龙”。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与象征。殷商时代甲文就清晰昭示了人们供奉与膜拜神龙。此甲文也是龚(龔)的初文。小篆“恭”演绎为共心组合。《说文》:“恭,肃也。从心,共声。”《尔雅》:“敬也。”与 《说文》分歧的是,恭的“共”是双手合力共举一物的形状,声形义皆表,共也是恭、供的初文。“心”的甲文则是心脏的形状。共、心两个字根联手,会“恭”的协力同心,翼翼虔心与肃然起敬等谊。

  贺,金文(图二)贝与加组成,初义是具象的。贝,甲文为贝壳状形。古代用贝壳做出货币,贺之贝泛指包括钱财的各种礼物。《说文解字》:“贺,以礼相奉庆也。从贝加声。”我之说与《说文》不同的是,字根“加”是强调“祝贺”的。

  加是口与力组合。口,甲文是一个张开的嘴形,此字完全无异议。力(甲文,图二)就有不同说辞。《说文》基于人发力使劲时手腿筋脉会鼓起,误识力是:“筋也,象人筋之形。”其实“力”是古代的一种翻土农具“耒”的状形。如木叉,上有曲柄,下面是犁头,用以松土,可看作犁的前身。《礼记·月令》:“天子亲载耒耜。”《庄子·胠箧》:“耒耨之所刺。”耒部的字与原始农具或耕作有关。执耒耕作需要花费力气,所以耒之“力”引申为力量力度。

  力与口组成的加,是加上了开口说话力度,此“力度”指音量的大或话语的多。加与贝配的“贺”,字义不是在乎所送礼物的量多和贵重,礼轻情意重么。强调的是送贺礼同时,还要多给对方说些道喜、志庆、祝福、致贺等吉利话噢。

  新(甲文,图三),木指树木,斤是斧子,两款会用斧子砍柴意。“新”的木上还有一个被认为是声部的“辛”(与木合文)。我认为砍柴的“新”中置“辛”,绝非仅是表声。“辛”的本义有:行刑罪人用的尖刀或黥面錾凿一类器具的形状,实指罪人;“立”(人站地上形,甲文,图四)字倒文,指已亡奴隶。我梳理一下,泛义上讲“辛”界定了砍柴者社会属性“低下”是无疑的。那么,先人为何要以并不“阳光”字义的“新”引申为新旧的新呢?我的“破译”:上古“大户人家”过日子烧柴多,旧柴用完了,“家奴”就要不时地去砍伐新柴。苏轼《新居》诗云:“数朝风雨凉,畦菊发新颖。”新颖系植物萌芽。故木之始伐的砍柴“新”亦如风雨后“新颖”获得“新生”了,原字义交由“薪”接棒。

  禧,从示从喜。示为用石块磊出的原始祭坛;喜(甲文,图五)由壴与口组成,“壴zhù”为鼓的本字(鼓/鼔的“攴”,是手持鼓槌在击打)。鼓是我国传统打击乐器,被先人尊奉为群音首领和通天神器,雄壮的鼓声伴随中华民族从蛮荒时代一步步走向现代文明。

  “壴”中间“口”形是鼓身,下面系鼓架。鼓身上方“饰文”为牛字头,示意牛皮鼓面。根据出土文物来看,七千年前新石器时代已经能制造陶鼓,那么从活化石甲骨文“壴”的构成也可辅助研判,至少在殷商时期就有蒙着皮革鼔面的鼓。壴下加口的“喜”(不指鼓声,壴加“彡”的彭字才表示鼓声频频,嘭的初文)点明“喜”是边擂鼓还可边欢唱呐喊,字义自然喜庆劲爆;作为祈福活动时用鼓,示喜搭配的禧(小篆,图六)蕴含喜庆幸福吉祥字义。

  恭贺新禧,狗年祥瑞。藉此我给一直以来关心《梦笔寻踪》专栏拙文的读者们拜大年!给慈祥的祖国母亲拜大年!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国际新闻
   第A06版:平昌春晓冬奥会特别报道
   第A07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08版:漫画/新民印象
   第A09版:漫画/新民印象
   第A10版:家装专版
   第A11版:家装专版
   第A12版:家装专版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连载
   第A16版:阅读
老郑的圆桌
春节琐话
回去
金犬旺财
狗年读联
那年冬泳
恭贺新禧
新民晚报夜光杯A14恭贺新禧 2018-02-16 2 2018年02月1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