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5:文体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3月05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张艺谋 人的故事最让我着迷
孙佳音
■《2047》演出一场景
  30年前的1988年2月,张艺谋凭借导演处女作《红高粱》在柏林电影节一举夺得金熊奖。此后十年,《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为张艺谋赢得了累累荣誉,2002年后转型执导的商业片《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及《金陵十三钗》两次刷新中国电影票房纪录、四次夺得年度华语片票房冠军。30年后,张艺谋带领团队推出《对话·寓言2047》(以下简称《2047》),让中国传统艺术和古老文化与现代科技对话,“我们希望与未来对话,与未来共荣,与未来和谐,但我们不知道它会把我们带到哪儿去。”

  关于电影

  始终在讲“人的故事”

  回想起30年前的那个特别寒冷的冬天,张艺谋笑了:“去时完全没想到会得奖,那时候真挺傻的,衣服都是跟留学生借的。”他说,如今偶尔会因整理资料看到当时获奖的视频和报道,很多细节已模糊,但对当年自己说过的热血的话却记忆犹新,“那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从这个“开始”算起,30年来,张艺谋始终都在追求“拍更好的电影”。 这期间,他做过很多尝试,比如饱受争议的《长城》,“《长城》是中美第一次合拍大规模的戏。”对于这部剧本老旧的爆米花电影,张艺谋并不讳言当时就有很多人劝他别接,“但是我想尝试一下用8000万美元去做电影特效。”张艺谋说,自己最初的野心是想“中外通吃”,不过结果的确并不理想,“从中国电影市场的反馈来看,观众要看的是本土的故事。”

  他的下一部电影《影》是水墨的、武侠的、民族的。不过对于这部今年夏天将上映的电影,张艺谋强调说:“你不要去看像不像水墨画,重要的是你是否喜欢这个故事,喜欢演员的表演,喜欢这些人物……这是我想了很多年的一个故事,探究的是一个人的命运,一个人的归宿。”张艺谋说,“我的电影,过去、现在、未来,都是在讲人的故事,展现人的情感、人的命运,这是一个永远的主题,电影的魅力就在这里。”

  关于“八分钟”

  高科技是锦上添花

  没等记者提问,张艺谋就主动聊起了惊艳世界的“八分钟”,这一次没有红灯笼、琵琶等传统物件的铺陈,也放弃了人海战术,甚至不再用熟悉的京剧做背景乐,张艺谋和他的团队,玩起了高科技。一块块由人工智能机器人控制的“冰屏”与演员完美配合,描绘出一幅幅中国新时代的美景,摩登、酷炫、充满科技感。但张艺谋却说,“虽用了高科技手段,但我更关注的是24个轮滑运动员,因为我们是用冬奥会的冰雪运动完成了整个表演。”

  张艺谋说,自己最早的创意很接近如今呈现的样子,“冬季运动是什么?是冰和雪。滑雪有痕,滑冰有痕,所以我就做了这个创意。”至于后来加入的高科技元素,在张艺谋看来不过是锦上添花。他还透露说,整个8分钟花费并不多,“24个机器人用完了以后可以重新改装,继续做其他产品,不会浪费。”

  至于会否扛起四年后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的大旗,张艺谋坦言:“现在还没想过”,至于是否就此放弃“大红大绿”和“人海战术”,张艺谋笑呵呵地说:“‘人海战术’不是我发明的,自从有了人类,人类就聚集在一起,成千上万的人形成一个磁场展现自己的精神。‘大红大绿’也是一种表现形式。不同的形式,一定是根据不同的内容设定的,其实不需要特别的标签。”今年68岁的张艺谋很认真地说,创作就是要活到老,学到老,“不要有标签,不要管别人怎么说。”

  关于《2047》

  科技未来无法预测

  张艺谋花三年时间打磨了《对话·寓言 2047》,完成了一次中国民族民间艺术和国际科技团队的激情碰撞,用更现代的方式,展现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有魅力的一面。张艺谋开玩笑说:“八分钟”和《2047》最大的不同是演出场地,一个在室外,一个在室内,“其实两个演出有共同点,那就是都有科技含量。让科技融进舞台表演是我这些年很感兴趣的课题。”

  整场演出结束后,张艺谋再次回到后台接受采访,他说,整晚上自己最喜欢的两个“镜头”,一个是开篇时台上一个老奶奶吟唱着长调,搓着麻绳;另一个则是最后一秒钟,无数小球暴雨般地落下,“球的编程和矩阵,代表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一开始和谐到最后的思考,球落下来之后完全是猝不及防的感觉。”张艺谋说,“对话”或许就是为了“寓言”,“我们所表现出某种对立、某种矛盾,能引起你的思考就可以了,这是人类将来要面对的,不是我们今天能回答的,也许,2047年的科学家们也回答不了。”     首席记者 孙佳音

  记者手记

  张艺谋的在乎与不在乎

  至今不用微信的张艺谋,愿意花好几分钟时间为记者详细阐释“假全息影像”的技术特点;这个还在忙残奥会8分钟的总导演,愿意认真回答关于电影、舞台、演出的几乎任何问题。甚至,他还主动检讨昨晚演出的最后一次落幕,“拉起稍微快了几秒钟”,对于一个观众并不察觉的细节耿耿于怀,对艺术的探索、尝试、创新和艺术本身,始终是张艺谋最在乎的。

  作为一个对色彩、对舞台和光影的每个细节几乎苛求到极致的导演,张艺谋也有很多不在乎。比如,他不在乎自己的打扮,“我平时穿个汗衫套件外套就出来了”;他不在乎创作尤其是创新所面临的巨大压力,甚至早已习惯在高压下创作;他不在乎被贴上“人海战术”等等标签,甚至也不在乎对于电影《长城》的巨大非议,“我不在乎大家怎么评价我,但自己要有创作动力。”     孙佳音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全国两会·要闻
   第A03版:全国两会·新民眼
   第A04版:全国两会·政府 工作报告(摘要)
   第A05版:全国两会·政府 工作报告(摘要)
   第A06版: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第A07版:全国两会·焦点
   第A08版:全国两会·关注
   第A09版:要闻
   第A10版:要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3·15专版
   第A13版:3·15专版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阅读/连载
   第A20版:军界瞭望
   第A21版:军界瞭望
   第A22版:康健园
   第A23版:康健园/健康养生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过去与未来 相融又相“撞”
张艺谋 人的故事最让我着迷
新民晚报文体新闻A15张艺谋 人的故事最让我着迷 2018-03-05 2 2018年03月0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