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文体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琵琶记》致敬经典~~~
《琵琶记》致敬经典~~~
《琵琶记》致敬经典~~~
《琵琶记》致敬经典~~~
     
2018年03月05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琵琶记》致敬经典
上昆修复“南戏之祖”
王剑虹
  上海大剧院的六场大戏刚刚谢幕,作为上昆“致敬经典”为主题的系列作品之一、同时也是“天蟾2018谢幕演出季”唯一的昆曲剧目,昨晚上昆又在天蟾逸夫舞台推出了被誉为“南戏之祖”的《琵琶记》。元代戏剧家高则诚根据早期南戏《赵贞女蔡二郎》等重新创作而成的《琵琶记》在如今的戏曲舞台上并不少见,但大都从女主角赵五娘的角度切入,而上昆这一版的《琵琶记》则是“男主”视角,以蔡伯喈为第一主角,整个剧情围绕蔡伯喈展开,颇为少见。

  前 世

  《琵琶记》写蔡伯喈与父母、妻子赵五娘一家的离合悲欢,因有赵五娘携琵琶上京寻夫的情节,所以得名。经过文人的雅化改造,《琵琶记》革新了早期南戏俚俗粗糙的弊病,在双线结构、语言技巧、音律规范等方面都臻于成熟,成为当时乃至后世戏曲界效仿的典范,因此被誉为“南戏之祖”。而在国际上《琵琶记》也有一定的影响。早在1841年,法国就出版翻译了《琵琶记》法文版,其他如英、美、日等国都有文学译本。上世纪三十年代,美国百老汇还曾将该剧改编为英语音乐剧《琵琶歌》。

  今 生

  《琵琶记》全本共42出,昆曲“传字辈”艺人能演近二十出,至上海“昆大班”“昆二班”等只传承了约十出左右。上世纪八十年代上海昆剧团着手抢救、恢复了部分传统折子戏,之后曾参照民间故事与早期南戏“雷击蔡伯喈、马踏赵五娘”的结局推出改编版本。此次上昆推出的版本将原作的42出缩编为9出,在文本上高度尊重高则诚的原著。这一版本以男主角蔡伯喈的心路与人生历程为主线,因此重点恢复了多个小生为主的传统折子戏。其中《辞朝》前半出是昆曲中仅存的一套“唐宋大曲”,旋律古朴,风格殊异,小生一气呵成唱全需要近15分钟,十分考验演员的唱功。

  传 承

  昨晚担纲主演的是“梅花奖”“白玉兰奖”得主黎安(见上图)。这几年,黎安一直心心念念想着《琵琶记》,“重排《琵琶记》,源于我对《辞朝》《赏荷》《盘夫》《书馆》等回目唱腔的偏爱。”黎安表示,“我的私心,是以复排这些经典折子戏为起点,从《琵琶记》开始,试着对昆曲的表演作一些归纳、思考和实践,寻找一种古雅格调的演出节奏。”昨晚的演出虽秉承“修旧如旧”的原则,但在舞美呈现上却颇多新意,担任导演、舞美设计的王欢将传统的框架与新的设计元素相融合,虽然古雅却不一味复古。

  本报记者 王剑虹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全国两会·要闻
   第A03版:全国两会·新民眼
   第A04版:全国两会·政府 工作报告(摘要)
   第A05版:全国两会·政府 工作报告(摘要)
   第A06版: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第A07版:全国两会·焦点
   第A08版:全国两会·关注
   第A09版:要闻
   第A10版:要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3·15专版
   第A13版:3·15专版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阅读/连载
   第A20版:军界瞭望
   第A21版:军界瞭望
   第A22版:康健园
   第A23版:康健园/健康养生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鲨”出重围
履行文化外交使命“一枝花”
上昆修复“南戏之祖”
草根也有专业梦
新民晚报文体新闻A16上昆修复“南戏之祖” 2018-03-05 2 2018年03月0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