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3月12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谭师的庭院
乔争月
  乔争月

  武康路12号是著名建筑师谭垣设计的自宅。这座现代风格的别墅外观“摩登”,有明亮的转角弧形窗和铸铁栏杆阳台,面向武康路的东立面点缀有小圆窗和通高两层的长窗,生动耐看。别墅有一个精巧的庭院。

  谭垣是一位有传奇色彩的建筑师。他1903年在上海出生,因为有四分之一美国白人血统,长得很像外国人,出席活动经常被当作外宾。他不仅外貌像“外国人”,还有“外国脾气”,为人耿直,心直口快,不擅长中国人婉转的说话方式。

  谭垣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专业,1930年回国后在上海范文照建筑事务所工作,又先后在中央大学和之江大学建筑系任教。1952年起,谭垣担任同济大学建筑系教授,为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代建筑师做出了贡献。他主持设计的“上海人民英雄纪念碑”和 “聂耳纪念园”方案曾荣获设计竞赛一等奖,晚年著有《纪念性建筑》一书。

  谭垣上课时建筑术语全部用英语讲授,从他任教的课堂传出了“谭立面”的名声,因为他特别强调建筑立面设计的重要性。他总是用一支6B铅笔为学生亲自改图,巧妙安排好立面的几个要素,如比例、尺度、虚实和韵律。谭师的修改常让学生感到豁然开朗,受益匪浅。

  谭垣也在武康路家中收授学生,类似西方名师带徒的工作室教学法——“Atelier”。曾在谭家学习建筑设计的朱亚新教授回忆道,“谭宅庭院不大,沿围墙筑有花坛。谭师偏爱叶之绿,不羡花之艳。油亮大叶的龟背竹是他的最爱。室内郁郁葱葱。桌上,地上,墙面上满布各色绿叶,并伴有笼鸟唧唧,生机盎然,充满着中国文人优雅的气息。”

  武康路的谭宅有两层,楼下曾是客厅、餐厅和厨房,楼上有三间卧室。1996年谭教授去世后房子易主,墙面曾被租户贴上闪亮逼人的马赛克,幸而最终又恢复了素白的立面。

  如今一楼是咖啡馆,二楼是家居店,都安静幽雅。

  2010年,谭垣的学生们,包括建筑大师张开济和吴良镛等,撰写了近30篇回忆文章连同谭师的作品,结集为《谭垣纪念文集》出版。谭垣之子谭乐在文集里写道,父亲酷爱自然和绿化,鸟雀使他陶醉,最高兴的时刻是和学生们在一起。

  他还提及父亲常诙谐地说,“我一生并没有什么积蓄,但是却有着别人没有的财富——我拥有众多的学生,从部长到普通建筑师,从七八十岁的老专家到刚入校的新同学,遍及全国全世界。”

  灰色文集里印有一张谭垣与同事坐在台阶上的合影。武康路12号庭院里,谭师合影的台阶犹在,边上放着一大盆油亮的龟背竹。

  昨天:谭垣自宅

  今天:Douce Maison

  建筑师:谭垣

  建筑风格:现代风格

  建造年代:1940年代

  参观指南:12号作为咖啡馆对外营业,周一到周五空位较多,周末最好提前预约。天气好的日子可以在谭教授的绿色庭院里喝茶。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全国两会·要闻
   第A03版:全国两会·要闻
   第A04版:全国两会·要闻
   第A05版:全国两会·新民眼
   第A06版:全国两会·焦点
   第A07版:全国两会·关注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生态上海·广告
   第A10版:3·15专版
   第A11版:3·15专版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夜光杯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阅读/连载
   第A19版:军界瞭望
   第A20版:军界瞭望
   第A21版:康健园
   第A22版:健康养生/康健园
   第A23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乃春时
控制雪崩
梧桐村记
无问西东
谭师的庭院
谭师的庭院
春消息
虢国夫人游春图
新民晚报夜光杯A16谭师的庭院 2018-03-12 2 2018年03月1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