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7: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3月12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读古人书
孙香我
  孙香我

  袁枚的一首绝句《苔》,忽然间红起来了:“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原因是一位乡村老师将其谱成曲,带着一群山里的孩子来到电视台演唱,感动了很多观众。一篇题为“一首孤独了三百年的小诗,一夜之间,亿万中国人记住了它”的图文,也在微信朋友圈里被不断地转发。我是在一个师友小群里看到的,看罢我对师友们说,像这样的好诗,在古人那里真不知有多少,只是如今的人一直不肯去读罢了,这才大惊小怪。

  买书读书几十年,我算得是个书迷的,但当代的很多大作,我却不看。古人的好诗好文都看不过来,哪还有工夫看今人的?人家要怪我厚古薄今了,其实我哪有资格厚之薄之,几千年积淀的古诗文经典本自就厚,一辈子也读不完,一辈子也读不够,而眼前的种种“美文”和畅销书,我又不知道薄不薄,因为我真的没有看。但我看到的是,如今很多作家们好像都很着急:着急要一夜爆红,着急要著作等身,而其作品又是以得不得奖畅不畅销论高下的。

  在古人那里,袁子才的文字还算不得第一等,若是能顺着他往上看,看张宗子,看苏东坡,看陶渊明,看《史记》,看《庄子》,看《论语》,这么一直看上去,你就知道古人有多厚了。说袁枚的小诗孤独了三百年,有点可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古人文章与天地同在,悠悠岁月便是知音,何曾孤独过。

  只要有年轻的朋友来聊读书,我都是劝人家读古人书,从前往后读。或有人以为我偏激,我却有我的道理。人生有涯,读书有限,自然要挑最好最要紧的书读,古人的书都是经过了岁月的沙里淘金,流传下来的自然是最值得读的经典。我是读者,也是作者,平日也写一点小文章自娱,我只读古人书,正是取法乎上。

  如今的出版业,一年出的种种之书,怕要比古人一千年所写的书还要多,真要算得是茫茫书海了。今人笔下怕也有好文章的,但弱水三千,于我,只取古人这一勺饮,足矣。昔人有言:“居常无事,饱暖,读古人书,即人间三岛。”此言有味。不读古人书,最是可惜。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全国两会·要闻
   第A03版:全国两会·要闻
   第A04版:全国两会·要闻
   第A05版:全国两会·新民眼
   第A06版:全国两会·焦点
   第A07版:全国两会·关注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生态上海·广告
   第A10版:3·15专版
   第A11版:3·15专版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夜光杯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阅读/连载
   第A19版:军界瞭望
   第A20版:军界瞭望
   第A21版:康健园
   第A22版:健康养生/康健园
   第A23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古宅新姿
爱的选择
“候鸟”
读古人书
徐行镇的草编
怀念祖母
素食一月
新民晚报夜光杯A17读古人书 2018-03-12 2 2018年03月1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