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起,“典雅与狂欢:来自卫城博物馆的珍宝”科拉雕像(见下图 局部)从希腊卫城博物馆来到上博展出,这是希腊古风时期(公元前600年)的特色雕像展,充分展示了女性的典雅之美。
雅典卫城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季米特里斯·基尔基斯(见上图)展示了古代的大理石雕刻工艺以及古代的雕塑复制技术,他选择现场复制科拉雕像的耳部。他一边用希腊凿子在大理石上摆弄轮廓,一边向围观的观众们介绍了复制雕塑的若干步骤。
复制雕塑的原理是,通过三角定位,即用希腊比例尺将原始雕像的轮廓复制到需要雕刻的大理石上。首先,在将要下手雕琢的石头上,用钉子凿出小点来定位,就像如今捕捉演员面部表情的软件。今天用3D打印技术可以完整打印出雕像的耳朵,在古代希腊人是用泥土建模的。说着,基尔基斯拿起测具在自己的胸前和臀部丈量,示意这种工具还可以准确地复制人体肌肉,这让中国观众感叹,难怪在解剖学发明前,古希腊人的雕塑水准已经遥遥领先了,因为依靠这一测量神器将原始物体的轮廓立体复制,集聚了几千年前的西方智慧。基尔基斯传承的雕刻手艺,来自希腊Tivos岛的雕塑学院,使用锤子、钉子和若干把不同模式的凿子,在大理石上慢慢打磨。按照他的熟练水准,大约1个月内可以完工。如果复制整座科拉雕像,需要1年时间。
另一位工作人员康斯坦丁诺斯·瓦西利亚迪斯则使用矿物颜料来展示上色工艺,并解释追溯古代雕像产生缤纷色彩的科学方法。他把矿物质颜料调入蜡基介质中,涂在雕像复制品表面(由帕罗斯岛大理石制成),一点点绘制出科拉雕像头部深蓝色的发饰——这是它本来的面貌。有观众提问,希腊雕塑不是都是大理石白吗?瓦西利亚迪斯解释,古希腊所有的雕像都是有颜色的,就像本次在上博展出的科拉雕像有红色的长发,耳饰也可以看到深色的花纹,在古希腊人看来,雕塑表面涂抹彩绘并非只是肤浅的装点,而是大大提升了作品的审美价值。自2011年起,希腊雅典卫城博物馆开展了一个关于古代雕塑的着色复原项目,试图加强对古代技术的理解,迄今为止已经产生了多项科学研究和实验考古学的研究成果。
本次工作坊的活动是上海博物馆与希腊雅典卫城博物馆合作项目之一。而在雅典卫城博物馆,两名来自上海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则将向那里的参观者们展示中国古代的书法和绘画艺术。静态书画文物的展示是中国书画展览的主要媒介。
展示雕刻和修复技术的希腊工作坊每天展示两场,到3月18日为止。
本报记者 乐梦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