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律二首》:“三月桃花水,诸泾一脉流。还思四鳃美,又垒九峰幽。辙隐秦驰道,茸疑吴猎秋。人中龙不死,卧子去仍留。”“草木寻常事,从容作劫灰。兰茶今又是,清帝不重来。故国无明日,孤臣有大哀。抱香余此意,万古绝尘埃。”
人依水而居,云间多水,从来是宜居之地。新发现的广富林,可见先人四千年前一次伟大迁徙和伟大停顿。突现先人的行踪,喜出望外,只是有一点是不在望外的。那就是,人依水而居。说确切点,是临水而居。居处在水边,又在潮汛够不到的台阶上。居处还是干栏式的。底层用作储存和圈养,二层是住房。水不可离别,又得保持距离。这是经验。这经验古已有之。
数千年过去了,人还是依水而居。云间依然多水。春天了,特别是暮春三月,桃花盛开,夹着云间所有的流水,两岸开去。无论怎么想、怎么看,这流水都是桃花的颜色和芬芳。三月桃花水,谁都觉得桃花和水融在了一起。
云间的宜居,还在它有山。著名的九峰,是临近东海最后的山色,和四鳃鲈同样名贵。九峰的美,在它入画。中国山水画,被云间人董其昌看出了一个奥秘。那就是最好的山水画,它的粉本,绝大多数在南方。而九峰也是极好的粉本。可以入画的山水,自然是人文荟萃之地。秦皇和他的皇家车马到过这里,吴王也曾在这里围过猎。苏东坡写过的“夕阳在山”四字,已然光辉照耀。历来在云间和来云间的文人,都是真正的人。譬如陈子龙。人是有修为的,人是有高贵修为的。人的修为所以高贵,就在它同时是民族的修为。人可以失去所有,不能失去的,就是高贵的修为。高贵的修为,是个人的,更是民族的。陈子龙为着高贵的修为,最后自沉在了云间的流水里。他的墓茔,至今香火不绝。
草木也和人一样。四千年前的广富林,草木丰茂,丰茂到可以有大象出没。之后呢?已然苍翠不已。长长的岁月里,草木可以枯萎、可以被毁、可以不留寸分,可它必然重生。坦然、从容,还有坚贞、不服输。这些人所具有的品格,草木同样具有。云间草木之间,还有美好的茶、兼着兰笋香气的美好的茶。这茶,这受命不迁的茶,邂逅过清初的帝王。二百余年工夫,清灭了。这茶活着。
和茶同样活着的是谁呢?除了前面提到过的陈子龙,还有和他一样的人,还有在民族受难的所有岁月里坚持着高贵的修为活过的所有的人。这茶,有着兰笋香气。这香气和着云间山水、草木、人文的气息,永远着钟灵毓秀。和它一起可以活下去的那些人、那些灵魂,同样永远。人同草木。云间的草木美好到了无与伦比,和它同样无与伦比的,也就云间美好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