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映的《头号玩家》除了对高达、街霸等经典的致敬彩蛋,最吸睛的可谓是完美的拟真游戏技术。在“绿洲”的世界里,游戏创始人构建出一套新的等级制度、价值体系,任何人可以浸没式地在两重世界中享受截然不同的生命体验。设计师缔造了一个他脑海中完美的虚拟世界,又在后期致力于回归现实。
工业文明对人的控制由来已深,而后工业时代,又一波新媒介与赛博工业浪潮再次将技术与人的关系推上风口浪尖。技术重新建构世界的逻辑、伦理和规范,人是否成为机器的一部分?“人是机器”的观念如何肇生又该如何破局?
技术为人类社会建立规则,将人类全部的生活环境囊括于其系统之中,也生产了众多作为机器的“人”。而媒介,则是技术在这一征服中的最大“帮凶”。现代社会很大程度上已经依托于新媒介技术。新媒介技术通过其对人类社会无孔不入的全方位渗透,使人类思维的版图与个体意识被迫媒介化。
当“万物互联”这一概念提出的时候,已经没有什么自然物可以不作为界面而存在。人们往往称颂人类在运用媒介技术中的巨大成就,却忽略了其背后隐藏的风险。个人隐私的不再安全仅仅是其中的微小部分,整个人类社会都开始遵循贝克所说的风险社会运行逻辑。
培根所言的“知识即力量”在今天获得了新的运用:信息即力量。掌握着媒介即意味着掌握信息。虽然新媒介造成了人人可以传递与掌握信息的假象,媒介批判学派却一直致力于揪出它背后那只设置议程的看不见的手。对于现代人而言,无知也许可怕。然而细思我们却发现,得到“知识”越多的人也许反而是最接近于机器的人。
面对新技术,今天我们在害怕什么?比起对自身主体性丧失的恐惧,人类无疑更害怕被创造的客体获得主体性。20世纪中叶以来,对产生“自主意识”的智能机器人控制人类的恐惧催生了无数优秀的文学与影视作品。今天,人工智能领域技术的突飞猛进似乎让这种危险变得更为触手可及。
要为人类寻找出路,这一过程是艰难而具有挑战性的。毫无疑问的是,无论新技术将最终走上一条怎样的发展道路,人类都将面临着这一艰难的抉择:勇敢地突破技术的束缚去寻找精神的主体性,并在这一基础上实现真正的自我支配与筹划。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放弃眼前的美景,走下“庐山”,人类还有漫长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