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收集那些我不太认识的古玩,正因为不懂就有了探索的兴趣,也有了和收藏好友商量的空间,更有了长知识的机会。以下三组皆为铜质的小宝贝儿都是老货,收藏也有20年了。但是,经过我悉心研究还是没研究出个结果来,于是晒出来请民间收藏家指教。
图左一,是一对铜的折边的玩物,从加工和器型上分析,第一,东西是晚清的,不是晚清也起码是民国初年的。因为它的包浆已经浓厚,摸上去很温润,没有割手划手的疙疙瘩瘩;第二,纯手工的。虽然两个玩意儿的上面都刻着同样的竹子、棋盘、树叶、花朵等图案,但是细细看两者是有区别的,不像电脑打印出来的一模一样。而且,右侧的那个,底部的圈足没有衔接在正中央的位置,有些偏,足以证明是手工加工者疏忽了。这是什么东西?有位朋友认为这一对是茶盏的垫子。古代的文人财主喝茶特别考究,茶叶上品还不够,茶盏也要好;茶盏好还不够,放茶盏的杯垫杯托必须精制细作。这是不是杯垫呢?您帮我鉴定一下。
图右二,这一对像逗号形状的小器具,我对它们有点疑问:第一,它俩的上面都有两个梅花形的孔,可是一个孔的边上是光的,另一个孔的边上有边衬,为什么相邻的两个孔要琢得不一样?第二,它们的下方都有类似回纹的雕刻,很精细,线条也很流畅,可是这个刻有纹路的只是一个托,上面的那个“逗号”是可以单独拿下来的,一上一下只是套着,并不连着。
这两个小巧的玩意儿是什么?是香插吗?插香完全可以用比较大的铜香炉,用拇指般大的铜具不方便,如果香灰掉进梅花形的小孔里,倒都倒不出来。那么您认为这两个“逗号”是派什么用场的呢?
图右三,这两个玩意儿更令我迷惑不解,做工很考究,铜镀银,可是它们算什么造型?有个藏友说:这是一种象征性的饺子,铜饺子、银饺子。北方人一直觉得吃饺子是很隆重的事情,很吉利的事情。郎平教练曾经跟她的队员说:今天如果打赢了,我请你们吃饺子。她不说“今天打赢了我请你们吃海鲜大餐”,可见饺子之举足轻重。
我说:如果真是两只银饺子,为什么它们的上下两瓣都装有铰链?为什么“饺子”可以打开?难道这是首饰盒吗?难道是让女士放钻石红宝石之类的微型宝贝的吗?不对,它的内部有棱有角,放宝石显然是不合适的。那么读者觉得这一对儿是什么古玩?
图右一,这个东西不是一对儿,而是“连体双胞胎”,对它,我有鉴定的把握:这是一件实用器,应该是古人用来放两支毛笔的。这位书生也许连红木的笔架都买不起,于是把它往墙上一钉,放上两支毛笔,可见他不是富有的书法家和官老爷,很可能是个两袖清风的穷书生。
我的鉴定结果应该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