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强调,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平衡膳食、适量运动、心情舒畅,可以有效降低癌症发生。大量证据显示,积极运动可降低与过量体重相关的癌症的风险,也可通过减少炎症发生等其他机制降低癌症风险,高水平的体力活动与包括结肠癌、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等癌症低风险相关。同样,肿瘤患者在治疗的基础上,适度进行体育锻炼可增加其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防止肿瘤转移复发,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上海,由于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变化等,癌症发病率持续增长。最新监测数据显示,2014年全市共诊断新发癌症6.8万例,发病率为477.8/10万,肺癌、结肠直肠癌、甲状腺癌、胃癌和乳腺癌位列发病前五位;3.7万人因癌症而死亡,占所有死亡原因的31.0%,癌症死亡率为259.6/10万,是本市居民的第二位死因,肺癌、结肠直肠癌、胃癌、肝癌、胰腺癌位列死亡前五位。
据了解,连续四十余年开展肿瘤登记监测,为本市各项癌症防治策略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2013年起,上海在全国率先将社区大肠癌筛查纳入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迄今已累计初筛300万余人次,不仅通过早期诊断大肠癌提高治疗效果,更通过发现癌前期病变降低大肠癌的发病风险,第一轮筛查在检出的大肠癌中早期比例达52.7%。
4月15日至21日,在上海图书馆的一层目录大厅将举办癌症防治知识图片展。市民还可关注“健康上海12320”、“上海疾控”微信公众号获取相关癌症防治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