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真事,也是最近东海学院里最鼓舞人心的事,说明老师们对学校的未来充满信心。”东海学院校长项家祥说,此事的由头是学校刚拿到上海市教委登记、换证的本市第一张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的办学许可证。“1993年,4名大学教师筹资20万元办起了东海学院,目的很纯粹,就是为了多一个孩子能上大学。2008年,举办者把产权全部过户到东海学院名下,成为上海市第一家产权清晰的民办学校。”项校长介绍,去年底,市教委要求各民办院校在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之间做出选择。很快,所有的举办者都在承诺书上签名,放弃对学校资产的继承权、处置权和一切回报,办一所完全公益性的非营利性民办大学。
根据教育部新出台的政策,我国已明确对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进行分类管理,两类民办学校执行不同的会计制度、收费政策,并对两类学校实行差异化的财政扶持和税费优惠制度。东海学院选择了非营利性办学,且没有任何财团支助,学校要大发展,一靠财政扶持,二靠银行贷款。今年初,学校向银行提出贷款1亿元,建造近3万平方米的实训大楼。但是,银行贷款需要抵押,为了减少中间环节的费用,银行建议用私人房产作抵押。征得董事会同意后,学校发动干部和教师拿出个人房产为学校贷款作10年期的抵押。出人意料的是,消息一经公布,立即有30余位干部和教师报名。10年抵押,意味着在此期间抵押物不能买卖、改名,但老师们表示没关系,他们“不仅对学校充满信心,而且相信不用10年时间,学校就能把贷款还清”。由于银行抵押的条件非常严格,比如,产证里的产权人不能有未成年人等,因而部分报名的教师不符合抵押条件,最后12位教师签署了抵押协议。根据工程进度,新的实训大楼将于今年8月结构封顶,明年3月投入使用。
“学校成为全市第一所获得非营利性办学许可证的民办学校,这是教育情怀使然。老师们自愿抵押房产建新校舍,这更鞭策着举办者要带领师生把学校办得更出色。”项校长说。首席记者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