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表面上看,大股东的股权质押行为是股东自身的经济行为,与上市公司无关,但由于其地位的特殊性、公司股价波动的不确定性、质押信息的敏感性等,仍存在一系列的潜在风险:
■ 一是股票价格剧烈波动的风险 股权质押与股价挂钩,是有预警线和平仓线的。在当前市场持续弱势的大环境下,质押时的股价偏高是最为尴尬的普遍现象,那么,当股价大幅下跌的时候,质权人有抛售相关股票的需求;同时,大股东抛售、可能被平仓之类的负面消息会引起市场进一步的恐慌,造成股价短期的暴跌,即闪崩。
■ 二是公司股票流动性减弱的风险 面临平仓带来的“闪崩”风险,大股东有通过停牌的手段,争取时间,以补充质押,应对平仓的主观需求。然而这种应对只是临时性的,如果市场的恐慌效应得不到有效的缓解,往往就会形成“复牌就跌,跌了再停”的恶性循环,中小投资者的股票就丧失了流动性,套在了手上。
■ 三是公司控股权非正常转移的风险 一旦大股东没有新的资金追加保证金或者新的抵押物出现,就不得不强制卖出股票来还钱。这样大股东持股比例就会下降,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也就会大大减弱甚至出现控股权变更。
此外,还有大股东违规、关联交易、内幕交易等信用风险。
投资者想了解手上的股票或者有投资意向的股票的质押情况有三种可行的方法,一是行情软件中深度资讯(F10)中“资本运作”下的质押融资一栏;二是上市公司最近发布的财报,会有详细的质押及资金使用明细等相关信息;三是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中登)的官方网站的个股查询。
最终,投资者想要识别及应对弱势市场下如骨鲠在喉的质押隐患,需要明确一个大前提,那就是金融去杠杆的政策导向短期内是不会动摇的,另外,贸易摩擦带来市场不确定性和持续下跌造成的恐慌性也是短期内无法有效缓解的。所以建议还是对高质押率、高杠杆的个股,退避三舍,慎之再慎。
长江证券 陆志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