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香港最热门的地标,非“大馆”莫属了。这是一个位于港岛中环荷李活道的前中区警署建筑群,包括前中区警署、中央裁判司署以及域多利监狱的建筑群,历史已经超过170年。
今夏这里能重新引起人们的关注,得益于11年的修复和活化工程。占据香港中区核心区域约1.36万平方米,包含16座历史建筑,以及新建的一座美术馆和一座综艺馆,这个香港目前最大型的古迹保育项目,让历史印记穿越时光隧道,向今日的人们一一呈现。
去大馆的路很多,如果你不介意,可以稍稍迷失在中环密集的高楼之间,沿着斜坡石径一路向上,逛一逛风格各异的特色小店,最后再爬一连串的台阶,就在你觉得大汗淋漓想要放弃的时候,一个转身,就见到了大馆。当然也可以挑一条容易些的路,就是走中环到半山的自动扶梯,这条世界上最长的户外扶手电梯,会有专门的通道送你到这个全新的地标。
五月底才刚开放的大馆,目前采用的是官网预约制,每天最多接待2000人,不收取门票。喜欢热闹的可以选周末,如果想要好好拍一集美照,平日则更为适合。
这个公共空间承载了很多香港人的回忆,开馆的第一个展,便取名为“大馆一百面”。采访一百个人,有在这附近生活多年的老街坊、前警务人员,也有建筑师、历史学家、导演,甚至是释囚、游客,每人都有一个自己的“大馆故事”。如果你听得懂广东话,还可以通过电台听到这些访谈,邀请的是在香港很有名的广播剧《18楼C座》的广播艺员,熟悉的声音和韵味,娓娓道来,走在建筑群中,感受窗外车流交织,想象在这里的人,甚至是高墙里的囚犯,当年的生活场景,却也别有风味。如果听不懂也没有关系,主办方邀请了本地的青年插画师飞天猪,将这100个故事重新演绎。
当然,大馆的魅力绝不止于此。历史文物除了保育修复,更重要的是可以活化,让它在现代生活中,发挥新的能量。这里呈现的现当代艺术和表演,既能呼应历史,又探求社会发展的方向。无论是本地策展,还是邀请海外艺术家,艺术水准摆在那里,什么时候到访,都会有惊喜。
尤为难得的是,整个项目特别重视香港本地的策展人和艺术家,目前已经邀请的,诸如戏剧家邓树荣、艺术家苏詠宝、音乐人龙志成等,对内地很多朋友来说虽然比较陌生,但其实他们早年大多在欧美受训,专业功底深厚,又植根香港多年,亲历社会的变革,对本土文化的理解力非同一般。以前香港大部分的艺术创作,因为租金过高、场地受限,大都只能在火炭、牛棚等较偏远的工厦空间展示,能留在中环、上环的,只有少数画廊。这也是某种象征,艺术在香港的地位可见一斑。这次在如此昂贵的核心区域预留那么大的艺术展示空间,从最初就按照专业美术馆、艺术空间的设计标准改造,给艺术家们提供了相当好的发挥空间,从这个层面上说,如果能持续做好,在全球核心商业地标的这次文化保育,就有了不同寻常的意义了。
十日谈
岛上的日子
责编:杨晓晖
横沙岛,它就在上海。请看明日本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