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8: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10月10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精神的大厦
(新加坡)尤今
  (新加坡)尤 今

  年过七旬的柯栋,是新加坡医学界赫赫有名的专科医生。

  在最近的聚餐会里,他聊及了当年的奋斗史。

  自小就读华校的他,在成长的过程中,目睹许多亲人饱受病痛的折磨,萌生了当医生的志愿。遗憾的是,当时新加坡的南洋大学没设医学系,他勉强报读了生物系。然而,读了一年之后,兴味索然,他决定负笈澳大利亚,改读医学系。

  要出国求学,摆在眼前的,有两大障碍。

  家里经济并不宽裕,下有弟弟妹妹尚在求学,要筹集出国费用,谈何容易?此外,他是纯粹的华校生,英文基础不稳,要报读纯以英文作为教学媒介语的医学系,困难重重。

  胆大梦更大的他,下了破釜沉舟的决心,揣着向亲朋戚友借来的一笔钱,买了单程机票,便只身启程了。

  到了悉尼,在寻找下榻处时,为了省钱,他以极为低廉的租金,租了一间曾有人自杀而盛传闹鬼的小房间。这个“鬼话满天飞”的房间,已经空置了许久,人人谈而色变,他却“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别人说他胆大包天,他耸耸肩,笑道:“纵然是鬼,也有一定的处世原则呀!我是穷鬼、又是饿鬼;鬼见犹怜,又怎么会来骚扰我呢?”

  他不怕鬼,但是,他怕饥饿。有很长的一段日子,他每天只吃一餐。下雨时,他会把窗外的雨丝想象成香喷喷的肉丝;明月当空时,他会把那一轮皓月幻化为金黄的烙饼。此刻,在忆述时,他的脸还是难以自抑地泛出了几丝苦涩:

  “唉,那时呀,空空的胃囊老是在一寸一寸地消化着我的五脏六腑,真有遍体鳞伤的痛楚!”

  为求打好英文基础,他报读一所私人学校。天天捧着字典,一个一个词语翻来覆去地背,没日没夜地背。知道后退无路,他那种倾尽全力的狠劲,便有了一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概。

  一年过后,果然顺利地考进了新南威尔士大学的医学系。

  穷,依然如影随影。每回缴交学费时,便巴巴地盼望着家里寄钱来,颈项伸得老长老长,愁得连皱纹也长了出来。有好多次,他不得不硬着头皮要求校方宽限一段时日,那种低声下气求人的日子,非常窝囊。

  “在贫穷的夹缝里、在沉重的压力下,那种拼死都得在学习上冒出头来的求学经历,让我在长长的一生里,成了打不死的‘小强’。没有任何难题可以扳倒我、没有任何重担可以压垮我。对于我来说,世上无难事,条条大路通罗马。”

  我问他,当年孑然一身作战于异乡,他如何为自己释放千斤的压力呢?

  万万没有想到,他竟然答道:

  “唐诗宋词,就是我解压的葵花宝典。记得有一回,碰到了一个难以跨越的坎,夜里,翻读李煜的《虞美人》,我忽然发现,这阕词所体现的那种贯彻骨髓的痛苦,才是人生真正的磨难。我所面对的困难和他一比,根本不值一晒啊!这种阿Q式的想法,让我心里的痛苦立马得到了缓解。”他边说边笑,半晌,却又正色说道:“古典诗词,可说是我一生最为丰富的精神资产,不论得意或是失意时,读读诗词,人生的境界都能够得到开拓与提升。”

  柯栋最欣赏的是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那种理想。

  在有了经济能力后,他持续地、大量地捐款给教育机构,他说:“我助以建设的,是千千万万间精神的大厦。”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09版:阳光天地
   第A10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汽车周刊
   第A21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A22版:新民健康
   第A23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24版:专版
   第ZF01版:中缝4-21
你还想加我的微信吗
精神的大厦
三千云烟
怀念百岁恩师
汤阴岳庙(外一首)
普育里的温情
新民晚报夜光杯A18精神的大厦 2018-10-10 2 2018年10月1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