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中国首届进口博览会倒计时27天之际,为进一步净化上海交通营运环境,打造更便捷、安全、舒适的公共交通出行模式,上海市整治非法客运联席会议办公室牵头上海市教委、市交通委、市公安局等部门启动了这次宣传活动。
活动现场,有关“黑车”的行为和危害令人震惊。如2018年5月8日,交通执法人员在汶水东路广粤路路口对一辆涉嫌非法客运的车辆检查时发现,该车辆驾驶员竟然穿着拖鞋开车。
“任性”的不只这个“黑车”司机。2017年11月5日,一辆“克隆出租车”在漕溪北路南丹路口碰撞2人,致1人抢救无效死亡,肇事司机逃逸后,迫于警方压力才投案。
由于网约车平台审核不严,一些“黑车”就借助网约车平台继续“任性”。2017年6月23日清晨,市民苏女士通过某网约车平台叫来的车就不仅没有资质,而且在前往浦东机场的路上,不断提高车速,多次超速变道超车,最终撞上一辆正常作业的洒水车,导致三名乘客不同程度受伤。
与“高风险”相伴而来的是“低保障”。如上述案件发生后,相应网约车平台在善后处理上就只提供200元抵用券。而在2018年4月9日的另一起案件中,通过某网约车平台接单的“黑车”司机董某,搭载乘客到浦东机场T2航站楼时,非但不按照交通执法人员要求减速停靠站台接受检查,反而全然不顾车内乘客和周围车辆的安全,加速闯关逃逸,径直驶离了出发层,最终导致车内乘客航班延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