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谷曾任职于一家广告公司,2007年大阪田径世锦赛,当他目睹刘翔冲刺夺冠那一刻,真切感受到了体育精神的力量。辞去工作,他正式加入东京申奥代表团。2008年,他随团前往北京奥运会,至今记得“无与伦比”这个词语。“在北京,我感受到奥运给千千万万人传递的激情,这就是奥运会的价值。”
宣传东京、宣传奥运,是高谷的职责。对于本报记者在女排世锦赛期间提出的采访申请,他欣然应允,就节俭办赛的思路、志愿者工作的启动、高科技开发的过程等问题,一一解答。
一转眼,东京奥组委已经做了那么多工作啊。从他自信的语气和自豪的表情中,记者分明能感受到那份憧憬和期待。
而紧随东京,北京也将迎来2022冬奥会。就在前天,北京冬奥组委会和东京奥组委签订了合作谅解备忘录,以共同促进东亚地区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可以预见,两座城市之间的借鉴和参考,还将继续。 陶邢莹
相关链接
奥运史上那些“第一次”
● 1996年 亚特兰大奥运会 第一次使用互联网技术转播。
● 2008年 北京奥运会 奥运会第一次来到中国,LED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开场的卷画轴打开在一个长147米,宽22米的LED屏幕上,上面铺了4万4千颗LED。
● 2012年 伦敦奥运会 首次使用3D技术进行赛事直播。
● 2016年 里约奥运会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与三星公司展开合作,使用VR技术进行赛事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