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5: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10月28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20年“御用”定格艺术之美瞬间
祖忠人 史佳林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举办了20年,他是“御用”摄影师拍了20年,无数精彩瞬间、艺术之美在他的镜头下定格。   

  问:1999年第一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您已经在做摄影师了。当时是怎么样的一个情境?

  祖忠人:在国际艺术节前有过几届上海艺术节,正式命名为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是1999年。开幕式在复兴公园,非常热闹,来了很多外国艺术家。

  问:当时用什么设备?

  祖忠人:那时候数码相机还没有普及,我用的是胶卷照相机。当时的设备和现在不能比,手动门比较多,自动的少。用胶卷相机,我们有一句话:手下留情。就是不轻易拍下一张自己感到不满意的照片。很少取景的。

  问:那您是比较习惯于抓拍吗?

  祖忠人:是的。我拍照片都是抓拍。我以舞台摄影为主,舞台摄影非常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抓取瞬间。我们不用摆拍或者其他形式,抓瞬间最生动,最能表达艺术的精华。

  问:会不会出现这样情况,一台演出到最后,为了抓拍到满意的瞬间,都没有按几下快门?

  祖忠人:也有可能。胶卷相机最大的感光度是400度到800度,感光很慢。要抓好舞台上的某一个瞬间,真的是不轻易按快门。我们很注意每一张照片的准确性,所以有时候一个剧目看完了,没抓到几张,就是在等它最精彩的部分。

  问:您为艺术节拍了这么多年,觉得变化在哪里?

  祖忠人:最大的变化就是形式越来越贴近老百姓。感受最深的是,艺术节渐渐成了一个人民大众的艺术,艺术越来越走向人民大众。以前都是买票进剧院看戏、看演出。随着艺术节发展,开始走向老百姓,走向广场,用开放的形式来为老百姓演出。

  问:您有没有特别印象深刻的露天表演场景?

  祖忠人:很多。有一年,卡塔尔爱乐乐团来演出,安排在上海音乐厅旁边的草坪音乐广场。那天不巧,下暴雨。我以为会取消,因为是露天的,但接到了艺术节组委会的电话,说不停演。为什么?因为已经来了好多人了。我马上背着相机出发。一到现场,我大吃一惊,许多热心观众已经打着伞、穿着雨衣,安静地坐在那里了。音乐会过程中雨没有停过,而且越下越大,但所有在场观众丝毫没有动,一直听到结束,那个时候我真是感动啊!当时我就感觉到,我们的艺术开始融合到人民大众心里了。有许多艺术,看上去是离我们的生活很远,但是它有很广泛的群众基础,老百姓是理解的,老百姓是听得懂的。

  问:回顾这么多年拍的这么多照片,有什么感受?

  祖忠人:我的感受是,从学习到交流,从传统到创新,不仅内容丰富了,而且欣赏的人也越来越多了。可以说艺术节也见证了我们这座城市的变迁。我为艺术节拍摄了二十年,艺术节也给了我很大启发,不但摄影技术提高了,作品也影响了许多爱好舞台摄影的摄影家。我们最近在上海大剧院的资助下成立了一个舞台摄影组,大家都在探讨舞台性,探讨怎么来表达这个大时代下的各种艺术表演。

  问:今年艺术节已经到了第20届,也刚好是改革开放的第40年。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瞬间,你有什么想说的?

  祖忠人:很荣幸。我将继续用手里的相机来定格每一个精彩的瞬间,见证我们这个时代的伟大,这个时代的辉煌。

  (史佳林 整理)

  十日谈

  艺术对话

  责编:郭影

  明日请看对话话剧导演田沁鑫。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共享进博会
   第A05版:共享进博会
   第A06版:“美丽上海追梦人”海纳百川 追求卓越 开明睿智 大气谦和
   第A07版:“美丽上海追梦人”海纳百川 追求卓越 开明睿智 大气谦和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人物
   第A10版:话题/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动态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4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6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
   第A18版:文艺评论/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文艺评论
   第A20版:国学论谭/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A22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亲子
   第A24版:品质生活/星期天夜光杯
文心生花翰墨处
一块丑石的哲学漫谈
松江有方塔
苏东坡记承天寺夜游一则 (书法)
满觉陇看桂
20年“御用”定格艺术之美瞬间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A1520年“御用”定格艺术之美瞬间 2018-10-28 2 2018年10月28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