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8:共享进博会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11月07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球新品首发背后可有担忧?
张钰芸
张钰芸 孙绍波 画
  本报记者 张钰芸

  首届进口博览会上,新产品、新技术的发布数量超过100多项,有的还是全球首发、亚洲首展,首次进入中国的展品也有5000多件。全球新品汇聚展会,把它们带来的展商心里会不会有一些担忧?

  不是没有这样的事情。在展会上看到新品后,外观可以“驳样”,理念可以抄袭,技术可以偷学,然后高仿出类似的产品。所以在不少展会上,“谢绝拍照”的标识贴在醒目处,而知识产权保护始终是在华外企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早年的知识产权纠纷,主要在技术层面,有过毫无顾忌的年代。”意大利德龙电器集团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宗延平是最早一批的进口家电从业人员,他说中国的低成本制造曾经让一批外资企业担忧,但这已经是多年前的情况了。

  “和韩国总部一样,我们的中国公司也有知识产权部门,联合相关政府部门打假。但这两年,类似案件在减少。”爱茉莉太平洋中国总裁高祥钦曾经为明星产品被假冒而头疼,如今谈起这个问题却淡定很多,不是习惯了,而是情况在好转。

  在首届进口博览会的开幕式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主旨演讲中表示:“保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坚决依法惩处侵犯外商合法权益特别是侵犯知识产权行为,提高知识产权审查质量和审查效率,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

  这让外企吃了定心丸。“对于以创新和技术立足市场竞争的公司来说,一定会欢迎这样的政策。”在意大利德龙电器集团首席商务官Pual Accornero看来,知识产权的保护不仅是对企业商业利益的保护,更是对研发人员的保护和尊重。不仅能让外资企业从中获益,也能让自主研发的中国企业获益,共同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昕诺飞首席执行官、董事会主席洪岸礼则把自己定位成本土企业:“我们是一家中国公司,在中国生产、制造,当然也在中国研发。我相信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会给研发型企业带来保护,这也会让更多企业愿意去创新,并在研发上投入更多。”

  事实上,无论是在华外企,还是中国企业,撑起知识产权的“保护伞”是他们共同的愿景。不少参展外企也提到,随着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认同知识产权保护的阵营也越来越大。“中国企业在技术创新上做得越来越好,今后对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会有更深认识,同时也会尊重其他人的知识产权。”

  在进博会展位上,我没有看到一张“谢绝拍照”的提示,全球首发的新品、首次入华的商品,都大大方方地任君拍摄。这当然和进口博览会的努力有关,展会期间“知识产权保护与商事纠纷处理服务中心”就设立在馆内。而中国本土企业也很争气:我们有自己研发的专利,在某些领域更走在世界前列。我们有向全球学习的虚心,也有不抄袭不拷贝的底气和骨气。如此看来,文章开头的那个问题也就有了答案。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共享进博会
   第A07版:共享进博会
   第A08版:共享进博会
   第A09版:共享进博会
   第A10版:共享进博会
   第A11版:共享进博会
   第A12版:共享进博会
   第A13版:上海新闻
   第A14版:综合新闻·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第20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特别报道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汽车周刊
   第A21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A22版:新民健康
   第A23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高科技让未来汽车从蓝图变现实
全球新品首发背后可有担忧?
开车还能净化空气 天窗听得懂语音指令
人民币国际化是市场自然选择
新民晚报共享进博会A08全球新品首发背后可有担忧? 2018-11-07 2 2018年11月0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