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病是常见病,莫慌
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总会不如以前,关节也一样。实际上,大部分人或多或少都会有点关节病。
关节病是常见病,只要保护好,一样可以愉快生活。大部分骨关节病,即便关节受到损伤,也不一定要通过外科干预,一样可以通过保守治疗控制。骨关节病可以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
感染性的骨关节病,一般可以通过药物、制动等综合措施得到改善。实在控制不住,再由外科介入。
非感染性的骨关节病,例如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及老年性关节炎等,一开始也需要保守治疗。早期药物治疗,合理休息,疼痛可以自然缓解。严重的关节肿胀可以通过休息、局部注射药物、穿刺抽液等方法,缓解症状,控制病情。
保守治疗还包括中医药治疗。比如类风湿关节炎,用一些中药或者中药提取物,都可以让疾病在一定时间内得到控制。
其实,用对了方法,关节病控制好了,也可能一辈子都不需要置换关节。保守治疗、康复治疗、肌肉锻炼、合理控制活动量等方式,就可以让一些关节病患者得到很好的治疗。还有一部分病人病情加重了,单纯保守治疗不能解决问题,就需要外科干预,但也是以“保住”自己的关节为首要。通过中小型的外科手术控制疾病,比如微创的关节镜、骨移植等手术,结合其他治疗,可以延缓疾病进程,推迟置换关节的时间,甚至保住关节,一辈子都不用置换。
如今,医学上都在关注一个现象——带病生存,骨关节病也一样。有些患者,通过保守治疗虽然未必能完全控制病情,但治疗可以缓解不适症状,不影响行走。那么带着“生病”的关节生活,也就是一种常规的状态。临床医生和研究者也都在关注这些患者,期待更多的患者即便“带病”,也能活得更有品质。
关节病的治疗应该是一个立体化的管理体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以及疾病各个发展阶段的特点、重点,采取相应的适合个人的治疗方案,不应拘泥于单一的药物治疗或者单一的手术治疗,而是多种方法综合治疗,给予关节全方位的保护,尽量延长“原配”关节的寿命,维护“原配”关节的功能。
关节病就要换关节?未必
大众有个误区,总觉得得了关节病,也没什么办法可治,吃药也就是治标不治本,最终都逃不掉换关节这条路。的确,医学技术发展让置换关节成为可能,但并非所有关节病都需要换关节。尤其是大关节,比如髋关节、膝关节,大部分人都是终身可用的。即便有一点小毛病,长了骨刺等等,也不至于发展到疼痛不能控制,甚至行走不便的地步。能走能跑不太疼的情况下,关节就还能用,不需要置换。感到不适,也有其他很多方法可以治疗。
骨关节病,大部分病人可以通过保守治疗控制病情,比如,药物、康复、理疗、中药。一些先进的治疗模式出现后,反而让大家忽视了保守治疗的作用。需要强调的是,换关节是最后一步,保关节才是重点。实际上,临床上大部分还是以保守治疗为主。再好的人工关节,总还是没有“原配”来得适用。
当然,最后肯定还是会有一小部分患者不得不进行关节置换手术。真到了这个阶段,要和医生好好沟通。了解疾病的发展过程,对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有很大的帮助。
换了关节之后,也不是万事大吉,还需要术后康复,同时也离不开术后关节的保养,要合理使用关节。对于某些关节病,即使换了关节,还需要继续药物治疗。
所有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目的都是保关节,保髋、保膝,直到必要时置换。在关节病的整个治疗过程中,除了要结合病情,也要考虑患者的心理。医患沟通发挥的积极作用同等重要。
张长青(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副院长、骨科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