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9: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11月14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福禄绥之
陈连官
  陈连官

  新场大街319弄321号的李氏老宅,是李锦伯祖上建于清代的老屋,占地有610平方米,建筑面积有597平方米。这座老宅坐西朝东,砖木结构,前后四进。一进为面阔3间临街门面房,二进客厅为7梁架,三进是内宅,为二层楼房,四进为杂用平房。硬山灰瓦顶,荷叶山头封火墙,格扇门窗。宅后的独用石水桥,浸淫着岁月的辙痕,依然可寻。

  与其他仪门大多建在面向内院的门头上不同,李氏仪门建在川堂向外的那堍壁上。川堂是停轿子的地方,四边有五米左右,造得很有气派,歇山顶檐角挺拔高昂,一派生机。川堂正门形似石库门,门头饰物就紧贴在墙壁上,题额为“福禄绥之”。

  “福禄绥之”照字面的解释是,“绥”是安抚,连起来理解就是晚辈希望长者福禄寿安,幸福快乐,安享晚年。

  李锦伯是在外做官还是经商,目前没有更多的资料予以确定,这一处房产的归属也有好多的存疑。总之,在某一个时间点,在外的李锦伯修缮了祖屋,有了仪门上“福禄绥之”的题额,将父母安顿在这里,让他们安享晚年。

  1913年,当时的坦直人胡簋铭将安定袜厂从坦直迁址到了这座老宅,在这里招收了南汇历史上最早的女工,开创了女子就业的先例。胡簋铭的袜子产业,也扩大到惠南和大团,袜子远销全国各地及东南亚各国。

  那天行走新场大街,在洪福桥的北端,看到了手动的袜机依然摇着,便选购了几双,穿上脚板,走在新场的石板路上。

  胡簋铭后来成为了实业界的知名人士,创办了大中华火柴厂,所产“美丽牌”火柴畅销全国。想来,我童年时烧火用的火柴,便是他所生产的了。

  《新场梦华录》第330页,编过《新场镇志》的龚桂峰描述了胡簋铭的一个细节:“1960年3月,胡簋铭任南汇县政协委员。‘文革’期间,胡簋铭家居无事,制作七巧板,排毛主席诗词37首,并将《咏梅》一首献给了毛泽东。”

  在《新场梦华录》第342页上,由已故的中国琵琶大师林石城口述、浦东民俗学者谈敬德整理的胡簋铭一文,称胡簋铭为“民初琵琶走出国门第一人”。其中缘由,不是本文所题意,有兴趣者当可追溯。

  1975年1月12日,胡簋铭无疾而终,享年83岁。

  李锦伯的这座老宅,后来由房管部门接收,居民入住至今。注目着那斑驳风化的“福禄绥之”题额,人们在遥想着新场历史的风云激荡。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的重要讲话精神
   第A05版: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的重要讲话精神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新视界
   第A09版:新视界
   第A10版:综合新闻·广告
   第A11版:综合新闻·广告
   第A12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第20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汽车周刊
   第A21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专题
   第A22版:新民健康
   第A23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ZF01版:中缝2-23
闲话步道
福禄绥之
老薛和小薛
念家乡
太白公园众生相
秋醉俄罗斯
新民晚报夜光杯A19福禄绥之 2018-11-14 2 2018年11月1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