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11月21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一条“游”入进博会的鱼
邵 宁
  邵 宁

  进博会最后一天,我在食品和农产品馆俄罗斯展区买了一条鱼。

  这条鱼很不一般。长长的一条,覆盖着一层闪亮的鳞片,鱼的名称俄语音译为“契尔”。代理商说,这是雅库特地区野生的河鱼,他们带来了两种,新鲜的和烟熏的,都是提供给高档宾馆和西餐厅的。新鲜的在市场上卖800元一公斤,但是需要用专门的工具处理鱼鳞;烟熏的可以生吃,在哈尔滨也要卖1000元一条,现在要撤展了,就卖200元。

  回家后,我请教了俄罗斯朋友,又查了最大的俄汉字典,原来“契尔”学名宽鼻白鲑,是白鲑鱼的一种,只有西伯利亚以及加拿大北部的河流或湖泊中出产,的确非常珍贵。鱼重约1公斤,解冻后去鳞切片,鱼肉雪白,鱼刺很少,细嫩绵软,入口鲜美。烟熏腌制过的鱼略咸,有股特有的香味,可以像烟熏三文鱼一样作为冷菜吃,也可以夹面包吃。

  而鱼的产地萨哈(雅库特)共和国也很有意思。尽管名不见经传,但它是俄罗斯远东的一个联邦主体,面积达31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冬天最冷可达零下70摄氏度,但却是一片无污染的净土。那么,远在俄罗斯西伯利亚湖泊里的一条野生鱼,是怎么“游”进上海的?

  原来,俄罗斯是这次进博会的主宾国之一,总理梅德韦杰夫带领400多人的庞大代表团参加进博会,来自40个联邦主体、约150家俄罗斯公司参展,展出食品农产品、高新技术设备、医疗设备、服务业产品等五大类商品及服务。萨哈共和国也是参展的40个联邦主体之一。于是,这条宽鼻白鲑,在当地被捕捞加工后,又经过长途跋涉、入境过关、检验检疫,最后上了我家的餐桌。

  爱好美食的父亲也说这条鱼味道好,随口给它起了个中国名字“西伯利亚鲥鱼”,无论是外形、鳞片还是珍贵程度,都挺贴切的。

  一条鱼的旅程,折射出了进博会对世界各国,特别是一带一路国家的吸引力。首届进博会闭幕了,但开放的中国魅力无穷,进博会效应仍在持续。期待第二届、第三届进博会的召开,届时,一定会有更多的“西伯利亚鲥鱼”“游”上阿拉市民的餐桌。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共享未来 永不落幕首届进博会巡礼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广告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中国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文体新闻
   第A12版:专题
   第A13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汽车周刊
   第A21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专题
   第A22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3版:广告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ZF01版:中缝4-21
养犬,你真的准备好了吗?
一条“游”入进博会的鱼
水电气打通申城“毛细血管”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A05一条“游”入进博会的鱼 2018-11-21 2 2018年11月2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