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0:上海闲话/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12月09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嘴馋贪吃讲馋獠
叶世荪
  文 / 叶世荪

  金宇澄《繁花》里有段大伯在饭桌上的自嘲:“我的馋痨病是弟弟敲筷子敲出来的”。上海人形容嘴馋、贪吃叫“馋痨”。

  以此衍生,“馋痨病”指贪嘴成患,“馋痨虫”指馋虫,“馋痨胚”指嘴馋的人;此外还有“嘴馋痨痨”、“嘴巴馋痨一世难熬”等熟语。许多文献上也能看到“馋痨”:《儒林外史》六回:“那掌舵驾长害馋痨,左手把着舵,右手拈来一片片地送在嘴里。”2010年12月24日《新民晚报》载文:“乡邻们夸我:这个小人懂事体的,一点也不馋痨。”

  馋痨还被引申用作贪婪、觊觎的意思。《红楼梦》八十回:“安歇时金桂更故意地撵薛蟠别处去睡,‘省得得了馋痨似的’。”《围城》:“禇哲学家害馋痨地看着苏小姐。”

  有一些书上称,用此“痨”字是因为“痨病患者食欲强,故讥人贪食曰馋痨。”其实,所谓痨病就是肺结核,患肺结核的人并不贪食;相反,只会因病损伤胃口。痨字应属习惯俗成的借音字;它的借音字还有唠、饣劳等。

  2003年,盛济民在《新民晚报》上载文考证,“馋痨”原为“馋獠”。獠,有两个读音,一个读liáo,表示面貌凶恶和夜间打猎;另一个就读lǎo,《广韵》“庐皓切”,《集韵》“鲁皓切”。是古代皇朝对在中国西南地区部分少数民族的蔑称或詈词。《大唐新语·酷忍》记褚遂良尝得罪朝廷,“高宗大怒,命引出。则天隔帘大声曰:‘何不扑杀此獠!’”獠的意思就是这个家伙、这个混蛋。《古今小说》卷四十:“你这獠子,好不达时务!”用的也是这个意思。因此,说“馋獠”也就等于说馋鬼、老饕、贪吃的家伙。词义上是说得通的。

  事实上,用馋獠的例证也有不少。传说北宋蔡京、米芾所编的《宣和画谱·龙鱼》:“(袁嶬)作庖中物,特使馋獠生涎耳。”清代嘉庆年间的《何典》七回:“谁料那赶茶娘不知犯了甚么年灾月晦,忽然生起馋獠病来。”清代光绪年间的《越谚》:“馋獠,谓贪口腹者。”诚如盛济民所言,馋痨偏重于指出贪吃是一种毛病;相对“獠”而言,“痨”字的表音表意更为显豁,因而更能为人们所接受。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国际新闻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动态
   第A10版:聚焦/文体汇·广告
   第A11版:文体汇/动态
   第A12版:教育专版
   第A13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4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6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
   第A18版:文艺评论/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A20版:上海闲话/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A22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A24版:上海味道
冷天爱搽蛤蜊油
迭个慈姑不太孤
嘴馋贪吃讲馋獠
上海小囡做蛋饺
老早子个小书摊
新民晚报上海闲话/星期天夜光杯A20嘴馋贪吃讲馋獠 2018-12-09 2 2018年12月09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