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跨国企业与开放的上海共成长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12月23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强生员工为啥“不务正业”?
  2017年,上海的强生中国区总部办公大楼荣膺LEED最高级别的铂金级认证,堪称绿色建筑的“奥斯卡”——楼内每年节水6188立方米;LED灯具每年节电557786度;空调系统每年节电528355度;空气过滤系统将通风效率提高30%,各楼层关闭门窗后,PM2.5达国家环境质量一级标准……

  健康舒适的工作环境,是强生送给上海员工的贴心礼物,生动体现了公司“对员工负责”的“信条”。可是,拥有如此铂金级享受的强生员工,却经常“不务正业”。

  比如毛庆革,他还有一个知名度更高的身份——3D打印儿童义肢工作坊发起者。去年,他与上海的初创企业“展翼计划”合作发起公益项目,组织数十名强生志愿者参与。“孩子在生长发育期,义肢更换频率高。传统义肢工艺复杂、价格贵,许多偏远地区家庭无法承担,而我国肢残儿童有上百万。”毛庆革说,3D打印技术能降低成本、简化流程,帮到更多人。

  这个项目与本职工作无关,提升不了业绩,但他和同事们乐此不疲。“做公益服务社会,一直都是公司的传统与核心理念。”强生2007年就成立了志愿者协会,并在2011年扩展到所有在华公司,拥有完善的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打造了修复唇腭裂、关爱留守女童、培训乡村医生、脊柱侧弯患儿救助、帮助新生儿复苏等活动。2017年,强生中国区有5500多人参与志愿服务,贡献了超过12000小时。

  “我认识的很多90后员工,都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希望用自己绵薄之力改变社会。如果公司提供更多培训和服务机会,员工的个人成就感和职业归属感都会提高。当志愿服务成为一种风气,企业的凝聚力自然也就加强了。”毛庆革认为,这恰恰印证了强生“信条”——对员工负责、对社会负责,最终股东也会获益。

  工作坊项目不仅带来满满的感动,还开启了毛庆革对“公益创新”的思考。“公益不应只是贡献时间,打打杂、跑跑步、扫扫地,还可以结合自身业务技能,当一个专业志愿者,提供高效、有针对性的服务。期待上海出现更多专业志愿者,强生正在积极探索,很愿意与上海的其他跨国企业分享经验,交流合作。”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跨国企业与开放的上海共成长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国际新闻
   第A09版:文体汇
   第A10版:人物/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动态
   第A12版:人物/文体汇
   第A13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4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6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文艺评论·广告
   第A18版:星期天夜光杯/文艺评论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A20版:上海闲话/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A22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A24版:上海味道
打造以上海为中心的创新枢纽
强生员工为啥“不务正业”?
新民晚报跨国企业与开放的上海共成长A04强生员工为啥“不务正业”? 2018-12-23 2 2018年12月23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