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2:设计之都
     
本版列表新闻
他的建筑进入了世界遗产名录~~~
     
2019年01月15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他的建筑进入了世界遗产名录
柯布西耶,还将继续影响我们
徐明松
■ 柯布西耶标志性的黑框圆眼镜亦被崇拜他的贝聿铭“拷贝”
■ 光芒之城前拍摄的照片 法国马赛 1945年建造
■ 教堂内部照片 朗香教堂 1950年-1955年建造
■ 被誉为20世纪最为震撼、最具有表现力的建筑,朗香教堂的白色幻象盘旋在欧圣母院朗香村之上
■ 巴汝奇 红木木材 1964年
■ 拜占庭教堂内部 纸面蜡笔和水彩1970年
■ 珐琅板 1965年
  ◆ 徐明松

  无论是贝聿铭、安藤忠雄、诺曼·福斯特还是巴克里希纳·多西,这些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几乎都不可置否地以一种近乎崇拜的视角谈起勒·柯布西耶。1月10日,《勒·柯布西耶——色彩的交响乐》特展在苏州美术馆开幕,呈现了勒·柯布西耶包含建筑手稿、模型、水彩画、油画、木雕等两百多件原作。他如何开创了现代建筑的万千气象,创造了哪些垂范的建筑,并启迪了后辈建筑师的智慧与灵感,本刊特约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总编徐明松为读者奉上一把读懂柯布西耶的钥匙。 ——编者

  “勒·柯布西耶在建筑界的地位如同毕加索在绘画界的地位。他不再只是一个大艺术家,而是一个非凡的文化鼓动者,无尽的思想源泉,一座灯塔。”(朱里奥·卡罗·阿甘 《现代艺术》)对建筑界的从业者而言,这个老派绅士的形象非常熟稔。但对于一般大众来讲,勒·柯布西耶——他是谁?设计首都国际机场的建筑大师诺曼·福斯特说:“我追随柯布西耶的脚步,改变人类的居住环境。”

  功能主义背后的脉脉温情

  2016年7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决定将“柯布西耶现代建筑系列作品”加入世界遗产名录。该系列涵盖了包括瑞士、德国、阿根廷、比利时、法国、印度、日本等7个国家的17个柯布西耶的建筑作品,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其成就“实现了建筑技术的现代化,满足了社会及人们的需求,影响了全世界”。

  柯布西耶是现代主义建筑运动的旗手。他的理论和实践所铸就的里程碑式的历史地位彪炳史册,堪足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建筑思想家和建筑师。他与格罗庇乌斯、密斯·凡·德罗、劳埃德·赖特并称为20世纪四大建筑师,早已为建筑界所公认和推崇。1920年,他与人合办杂志《新精神》,提出了纯粹主义,热烈鼓吹创造新建筑,犀利批评学院派保守思想。在其中将自己的建筑观点与诗歌文学相结合,这在他1923年发表的那本惊世骇俗的《走向新建筑》中可见一斑,并由此掀起现代主义建筑运动的狂飙。《走向新建筑》的译者陈志华教授在此书的卷首题写道:现代建筑的基本精神就是民主和科学。柯布西耶迫不及待地要向这个时代表达自己的声音:新的时代——一栋住宅是这样一种人道的境界,它围护着我们,把我们跟有害的自然现象隔开,给我们以人文的环境,为我们这些人。他进而呼吁,为普通人,“所有的人”。

  柯布西耶最著名的格言即是:房屋是居住的机器。他曾经饱受争议,被称为功能主义之父,这个看起来透析出机器时代冷厉感觉的定义也多受到诟病。他一生追求机械造型中的简洁的秩序和几何形式,以及机器本身表现的理性和逻辑性、并借以推演一种标准化的纯粹的模式。功能主义后来被推导成毫无人性的现代建筑的病灶,实际上,柯布西耶的建筑思想在理性和逻辑背后,掩映的正是充满温情和诗性的人文关怀。这无论在他光明城市的乌托邦理想,还是萨伏耶别墅、马赛公寓甚至朗香教堂的建筑实践里获得佐证。

  建筑是时代的镜子。柯布西耶认为20世纪是一个机器大生产的时代,这个时代的定义公式就是汽车、轮船和飞机。在他的眼里,生产线上的标准和效率至关重要。为了完善多米诺住宅体系,1926年他提出新建筑五原则。萨伏伊别墅当然是他的建筑思想的代表作。模度则是柯布现代建筑思想设计实践的又一重要工具和成就。模度反映了能与人体内在的黄金分割完美相协调的外在世界标准化的比例关系。柯布认为模度是一个精确的工具,在马赛公寓,就有标示模度的人的尺度的图像,实际上,马赛公寓就是由模度设计“居住单位”,由此派生出来的置于城市空间里的巨大建筑。从1926年的新建筑五原则到1950年的《模度》;从萨伏伊别墅到马赛公寓,这并不是冷冰冰的建筑图像,恰恰折射出柯布工程师美学对于人的普遍尊重和关怀。

  在萨伏伊别墅设计理念里,贯穿着他的建筑学核心要素:阳光、空气、草地与人的关系。水平长窗是柯布西耶极为推崇的,可以最大限度纳入自然之美。同样,柯布西耶关于居住与城市环境融为一体的城市规划思想,在马赛公寓的联合住宅项目里得到充分体现。这是一个典型的居住社区,它把住宅单位、相互交错的街道、商店和其他设施有机结合,每一个家庭都有阳台,在公寓的顶层还有游泳池。柯布西耶曾经描述:“我们用阳光、空气和绿地提供一种幽静、独立的社区,对于居民来说,这种住宅是受欢迎的。”

  那场有关城市的造梦运动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现代意义上的城市规划是基于城市形态的转型,由于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文化的转折,尤其是工业化产生的污染、拥挤等不良影响,成为严峻的课题。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这一对城市未来的思考变成建筑领域里的焦点。其中有霍华德的《明日花园城》,设想从集中到分散,将城市与乡村各自的优点融合组成有居住和工农业合作性质的花园城。恩温在1912年则喊出“太拥挤没好处”(Noting gained by Overcrowding)的口号,并且规划了莱曲沃斯和维勒文的花园城。柯布西耶和赖特也加入了这场有关城市的造梦运动。赖特反感大城市的庞大,有损于居民的个性,他在1932年提出了“广亩城市”计划。城乡结合,每家占一块一到三英亩的土地,自行设计住房,生活自给自足;每座城市三千人左右,以此降低和疏散高密度城市人口。柯布西耶受到田园城市思想的影响,在1935年出版了《光明城市》(Ville Redieuse),他的规划哲学是接受交通高速化的挑战,道路按行车速度分类,设置多层立体交叉空中街道,这也与未来主义想法相一致。

  在整个20世纪的建筑与城市发展历史进程中,柯布西耶思想的影响之深远不言而喻,在亚洲亦复如此。在世界遗产名录所列入的柯布西耶建筑作品里,印度的昌迪加尔议会建筑群和日本东京的国立西洋美术馆赫然在目。

  1951年,尼赫鲁邀请柯布西耶担纲印度昌迪加尔城市规划工作。这是一个平地而起的新城,他所制定的超前规划,乃是印度独立后用现代城市规划理念建造的城市蓝图。这个总体规划贯穿了柯布西耶关于城市是一个有机体的思想,并以人体为象征进行城市布局。

  柯布西耶也可以说是战后对日本最具影响的人物。日本早稻田大学就曾办有《柯布西耶与日本》的课程,相关研究亦著述甚丰。日本上野公园的国立西洋美术馆即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安藤忠雄更是他的忠实信徒,安藤获得普利策建筑奖的重要案列六甲集合住宅,或可看作柯布西耶在德国斯图加特特森霍夫住宅的山地组合版;而他的光之教堂无疑是对柯布西耶朗香教堂的一次溯源而上的致敬和瞻仰。安藤同时还是柯布混凝土美学最具创造性的继承者。如果我们将安藤的作品与柯布相联结,显而易见这种文脉上的接续。在朗香教堂与光之教堂同样幽闭的空间里,透过浑厚的混凝土墙体泻落的天光犹如神启,一同进入唯神忘我的境界。安藤自己学习建筑的经历也印证了他对柯布的顶礼膜拜。1965年他的首次海外之旅就去往欧洲,在法国他走访能找到的柯布所有的作品,也去朝圣柯布的朗香教堂。遗憾的是,在他抵达巴黎的前几个星期,柯布西耶与世长辞,与柯布西耶见面的愿望最终未能实现。如同安藤自己所言:“在我成为一个建筑师的道路上,一个伟大而复杂又极具矛盾的人物对我的影响是决定性的,这个人就是勒·柯布西耶。”

  在中国,柯布西耶的影响或是间接的。诸如在大的现代主义历史语境下不同世代建筑师对于现代建筑和城市规划的探索。当下也有研究者就上海里弄住宅与柯布西耶的联立式住宅作比较研究,以及柯布西耶社会化公寓与前苏联模式的关联和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的影响等。

  结语

  世纪百年。于今而言,如果我们舍弃柯布西耶理论失之偏颇和激进的部分,他的理论与实践的许多精华依然是值得发掘的思想宝库。换言之,正是他“不可遏制的创作能量以及对未来的敏锐洞察力”,对自我及人类现实的深切反思才得以保持其蓬勃的激情,带来横亘一个世纪现代建筑革命性的深远影响,并且继续给当代建筑与城市发展提供启示。詹克斯说,“勒·柯布西耶,如同毕加索,比他的拥护者所理解的要走得更远。”是的,他还将继续影响我们。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我和我的祖国 长三角新奋进特别报道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长三角/中国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广告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夜上海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2版:设计之都
   第A23版:镜头艺术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旅游
   第A26版:旅游资讯
   第A27版:旅游资讯
   第A28版:旅游资讯
   第ZF01版:中缝4-21
柯布西耶,还将继续影响我们
新民晚报设计之都A22柯布西耶,还将继续影响我们 2019-01-15 2 2019年01月1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