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多为政府工程,就是把资金和物资送到贫困地区去,但是个人亦可尽微薄之力,比如我的“卫生纸扶贫”。
记得改革开放后刚能住宾馆时,内中牙刷、肥皂、浴帽、拖鞋、卫生纸等是个宝,如果没有用光是要拿回家的。我听过两个知名企业家的小故事:两人在机场偶遇,杭州一位董事长看到前面萧山一位董事长以及随行。两人比较熟,又好开玩笑。“杭董”见“萧董”拿着大箱,便对他说:“您这次去北京好久,带回来什么好东西?“萧董”也不讲话,便就地打开箱子,只见箱子表面所见都是宾馆的牙刷、肥皂、浴帽、拖鞋、卫生纸等日常用品。见“杭董”随行意外的眼神,他又说:“这是我住宾馆的权利,有什么难为情的?”接着,坦然关闭了箱子。这下轮到他人诧异了。
大老板如此,小老百姓当然更“贪小”了。但随着生活的改善,宾馆的卫生纸系列慢慢地也没人愿意拿了。开始我还攒着给杭州临安西天目乡鲍家村西关插队落户处、现在已开农家乐农友老板用;后来见他们多自购,除非碰到宾馆特别好用的拖鞋,一般也就不拿回家了。这次随团去摩洛哥和突尼斯玩,上公共厕所困难,有时要借用商店的。在菲斯老城一家香料店商品,一件商品没买,团里十来人免费上卫生间。尽管老板仍是笑脸相迎,我感到有点不好意思,于是重操旧业,又把从宾馆带出的一些多余卫生纸,全部给厕所留下了,一来给自己心理补偿,二来也给他人提供了方便。
其实,莫说摩洛哥和突尼斯,大多数不发达国家的厕所也不提供卫生纸,于是有时免不了继续进行一些“卫生纸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