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健康养生·专题/康健园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2月18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噪声有害 预防为重
蒋壮 时海波 殷善开
  今年3月3日是第20次全国“爱耳日”,主题为“关爱听力健康,落实国家救助制度”。危害听力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噪声广泛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环境中。目前,噪声性聋已跃升至全球职业病首位,构成显著的公共健康威胁,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和警惕。

  认识噪声的危害

  除了职业噪声、军事噪声之外,大多数人接触更多的是交通和娱乐噪声,例如公交和地铁的车厢、飞机的机舱、KTV、演唱会现场等都属于较高强度的噪声环境。大量的研究表明,长期暴露于高强度(>80dB)的噪声环境下,不仅可导致听觉系统的损伤,还会诱发其他疾病。

  由噪声暴露所导致的听力下降称为噪声性听力损失或噪声性聋。噪声性聋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感音神经性耳聋,其发病原因是由于噪声对耳蜗毛细胞为主的听觉细胞造成机械性损伤,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改变,导致听觉敏感度及分辨力下降,并可引发耳鸣、听觉过敏等症状,极大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噪声性聋具有双耳对称性、渐进性、以高频段听力损失为主的特点。早期噪声性聋的听力曲线在3000Hz-6000Hz处呈现“V”型下降,尤以4000Hz处最为显著,逐渐累积低频言语频率。短时间接触强噪声后,会出现暂时性的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脱离噪声环境数分钟后即可恢复正常,称为“暂时性阈移”。当长时间处于强噪声环境中,内耳听觉器官会出现不可逆的损伤,出现永久性的听力下降,亦即“永久性阈移”。

  还有许多研究证实,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中的人群,即使没有出现明显的听力下降,也会有言语识别率的降低,表现为在嘈杂环境中听不清或容易听错别人说话,这意味着噪声不仅损伤内耳的听觉器官,还会造成大脑听觉及言语中枢的损害。除此之外,长期的噪声困扰还会使人烦躁、失眠、记忆力减退,影响儿童认知功能,增加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请重视噪声防护

  人耳是非常精细又脆弱的器官,良好的听觉对于维持生活质量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重视对听觉的保护,提高对噪声的防护意识。例如,平时使用耳机听音乐要控制音量和时长;在乘坐地铁、飞机等交通工具时尽量使用耳塞或降噪耳机;噪声环境下的作业者必须按照职业规范佩戴防护工具;同时,还需控制烟酒,避免熬夜,定期进行耳科及听力学检查,如出现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需及时就医。

  蒋壮 时海波 殷善开(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本版图片 TP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我和我的祖国长三角新奋进特别报道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科创上海
   第A08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09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夜上海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军界瞭望
   第A21版:军界瞭望
   第A22版:军界瞭望
   第A23版:康健园
   第A24版:健康养生·专题/康健园
   第ZF01版:中缝4-21
噪声有害 预防为重
请牢记:用药不喝酒
眼睑“疙瘩”不容小觑
为患者解除房颤病痛,医者勇攀技术巅峰
本报信息
新民晚报健康养生·专题/康健园A24噪声有害 预防为重 2019-02-18 2 2019年02月1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