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特有的人文地理、社会结构及文化传统,在历史上铸造了中华文化在江南的繁荣和辉煌。著名学者胡晓明认为,江南文化精神绝不仅只是一种地方认同,而且正在成为一种普遍的文化意义感,是对于什么样的生活更好、更值得追求的主张。今天我们探讨江南文化,实际上就是在探讨一种极其可贵的文明理想。“江南”处处洋溢着诗意,“江南”完全可以成为文化诗学。江南文化今天正在成为各个艺术门类所重新审视、挖掘、借用的丰厚的精神资源。
参加本次“江南意象”大展的70位艺术家,虽然出生的年代、背景不同,但大多成长或曾经生活工作于江南。尽管他们参展的作品的风格、样式各异,但观众依然能透过“江南意象”的展览题旨,寻觅到艺术家们各自内心对丰厚蕴藉的“江南”诗意的苦苦追寻。
江南也是中国现代艺术的发祥地。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建立新式美术教育始,江南地区对欧洲流行的印象派及印象派之后的各种优秀现代艺术率先投以关注。刘海粟、颜文樑先生创办的上海美专、苏州美专,任微音先生曾经任教的上海新华艺专,吴大羽、赵无极、丁天缺、吴冠中等曾经任教、就学的国立杭州艺专,都曾经是中国现代主义艺术的教学重镇。中国美术史上一系列如雷贯耳的现代艺术大师、大家,几乎都与江南这片地域有着紧密相关的联系。这些艺术大师、大家的出色作品曾经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现代艺术的独特和不凡,其影响力延绵至今,也对今天方兴未艾的新时代的现代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启蒙和推动作用。
本次展览试图从现代艺术的核心命题之一——“抽象”切入、展开。但我们不希望拘泥于传统的“抽象”艺术的狭义的边界,而是更想强调“抽象”所赋予艺术家更高更深的艺术概括力,更简洁更自由的表现手段。不管是抽象还是半抽象,也无论是油画还是水墨,本展览希望观众能够透过品种、样式如此多元丰富的展品,领略“抽象”所蕴含的本质的自在、象征的精神。所以,也就有了以“意象”来统括所有展品的想法,试图从一个侧面展现中国现代艺术发展的脉络。
本次展览也可以被视作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浩如沧海的丰硕的美术成果之中别具特色的一粟,也再次证明了富于探索和创新精神的中国现代主义美术作品,始终葆有丰沛旺盛的艺术生命力和常看常新的恒久的艺术魅力,是美术创作园地中不可或缺的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