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3月25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养老服务供给也是“大学问”
吕倩雯
  随着人口老龄化步伐加快,我国正面临着一场“银发”大考。有媒体近日在北京、河北等7省区市走访发现,当前,不少地方养老服务供给和实际需求不相匹配,存在大城市优质养老机构“一床难求”与农村养老机构床位空置并存的现象。而且,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服务水平整体较低,还不足以满足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的养老服务需求。供需不匹配为何存在?能否实现老有所养呢?

  “2011年老伴过世后便来到沧州养老,当时,天津的养老院每月收费1600多元,而退休金每月只有900多元,不得已才选择到离天津不远的河北沧州市养老。”

  ——在河北省沧州市银鹤老年公寓,来自天津的王秀兰老人说。

  “这家能容纳30个床位的敬老院,只住了不到10人。这么多床位就几个人住,实在浪费。”

  ——安徽省合肥市的左女士说。她刚把年迈的父亲从乡下的敬老院接回家。

  “安徽省农村敬老院床位27.7万张,但集中供养对象仅9.8万人,尚有近18万张床位闲置。”

  ——安徽省民政厅调研数据。

  “我们去年是第一年达到收支平衡,回本还得至少10年。”

  ——山东省章丘市日月潭养老中心负责人姜飞说。调查发现,当前农村敬老院大部分是公办性质,所有支出都由财政负担。敬老院优先安排年纪大、无子女或能自理的当地五保户入住,很少或者根本不接收其他老人。在有更应该得到照顾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入住后,农村敬老院就要相应增加投入,但一些乡镇政府财力有限,难以加大投入,因此这些敬老院宁愿床位闲置,也不肯扩大“客源”。

  “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人数比例为90:7:3,即97%的老人将以居家为主,和子女生活在一起,或者依托社区的养老服务中心提供日间照料。”

  ——据国家“9073”工程要求。

  “我国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服务质量低,难以满足个性化需求。”

  ——业内人士认为。

  “在北京市推行的新医改和分级诊疗政策下,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工作量随之增加,全科医生和护士工作量大,人手严重不足,无法满足老年人上门医疗护理服务需求。”

  ——北京市一些地方从业人员反映,居家老年人医疗服务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

  “相关部门还应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社会养老服务供给,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农村养老市场。”

  ——安徽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王云飞说。

  “民政部门曾先后出台过多个支持社会力量兴办社会福利机构的优惠政策,比如享受优惠地价以及用水、用电、燃气、电信业务优惠政策,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获得一次性基本建设资金补助……但这些政策有些不了了之,有些设置了不切实际的高门槛,很多民办养老机构并未实际享受到。”

  ——山东省一位养老机构负责人介绍。

  “老年人的支付能力是养老服务体系的关键,应加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顶层设计。”

  ——上海市民政局局长朱勤皓认为。目前,各地长期护理保险均处于试点阶段,模式不一,特色各异,建议民政部主动对接牵头部委,加强顶层设计,明确长期护理保险的基本功能和制度框架,区分与医疗保险的关系,科学确定筹资渠道、评估模式、服务项目与资金管理机制等,使长期护理保险更多聚焦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的实际需求。

  本栏编辑 吕倩雯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科创上海
   第A09版:综合新闻
   第A10版:阳光天地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夜上海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军界瞭望
   第A21版:军界瞭望
   第A22版:军界瞭望
   第A23版:康健园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ZF01版:中缝4-21
   第ZF02版:中缝12-13
声音·八方
法治奏响营商环境春之声
养老服务供给也是“大学问”
新民晚报要闻A03养老服务供给也是“大学问” 2019-03-25 2 2019年03月2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