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自主地学 会聪明地玩
昨天上午,带着孩子参加上海中学校园开放日活动的家长们来到该校大礼堂,听学生和家长志愿者介绍校园生活。有些出乎意料的是,大屏幕上出现的是一段卡通片。
小呆想看看人类的世界,穿过车水马龙来到人类的广告前;小白是个吃货,跨过大山,找到卖坚果饼干的仓鼠先生……原来,这是一段上中学生会宣传部为全校“最受欢迎学生评选”活动制作的视频。在同学们眼中,一段完整的校园生活,不仅有教室里的奋笔疾书,更有社团活动中的全情参与,或是操场上的夜跑前行。每一个优秀的学生,不应是“高分机器”,都应该追求自己的精彩、自己的个性。
从2008年至今,上海中学已经连续12年举行校园开放日活动。学生们从“校园气象站”“舌尖上的化学”等上中教师授课的慕课模块中,进行体验式学习,在体育场馆参加运动,在音乐戏剧中心欣赏学生乐团的交响乐演出。校长冯志刚希望,能让同学们感受学校给予学生足够的个性、潜能发展空间与创新平台,让他们能“自主地学”与“充满智慧地玩”。
能感受多元 能发现自己
高考综合改革对学生的生涯规划提出更高要求。记者留意到,承担着发现并培育优秀学生任务的沪上高中四大名校,都在通过校园开放日,倡导学生“发现你自己”。
填报志愿时,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请每名获得校园开放日入场券的学生,从思源国际班、思源人文班、致远英才班、创生科技班、卓越理科班、仰晖计划班等6个实验班中,根据自己在文科、理科、科技创新等方面的特长和兴趣做出决定。校园开放日活动由高一实验班学生团队自主安排开展,高二实验班学生部分参与,内容包括6大项32小项体验活动,旨在让参与的初三学生感受多样化、宽领域、新思维的多元学科魅力。学校机器人社、热点辩论社、头脑奥林匹克社、模拟政协社等在内的20个社团也集中亮相,让学弟学妹有机会预览真实的高中生活。
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则开放了校史馆、学生影视广播中心、图书馆、漂流书吧、创新实验室等公共空间供参观,并开设“名师课堂”。23位教师登临讲台,与参加开放日活动的学生们零距离对话。“垃圾分类大家谈”一课,生物老师将科学融入生活,深入浅出地讲解如何快速、准确分类垃圾。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开放了集物理、化学、生物、通用技术等科学与技术项目的实践大楼“问思楼”,提供了“机器人竞赛项目FRC6907战队体验”“用模块电路设计制作抢答器、投票器、报警器”“能量轨道”等8个多方位的科技体验项目,让同学们体验到了科研的乐趣。
有趣的是,坐拥三层食堂的复旦附中特意打出“美食牌”,用10个档口提供的38种不同口味的菜式体现出校园温情。
本报记者 陆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