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中小学幼儿园昨起建立集中用餐陪餐制度~~~
中小学幼儿园昨起建立集中用餐陪餐制度~~~
     
2019年04月02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小学幼儿园昨起建立集中用餐陪餐制度
校长陪餐,看午餐卖相也看学生吃相
王蔚
▶日新实验小学校长沈敏陪学生吃午餐 周青 摄
  按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部门公布的《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从4月1日起,中小学、幼儿园应当建立集中用餐陪餐制度,每餐均应当有学校相关负责人与学生共同用餐,做好陪餐记录,及时发现和解决集中用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同坐一张餐桌、同吃一锅饭菜,校长们的感觉如何?学生们是不是觉得好奇?还有,除了食品安全,通过建立“陪餐制度”,校园的餐桌文化又该有哪些进步呢?

  每天要写陪餐记录

  昨天11时50分,日新实验小学下课,校长沈敏从食堂取了一份饭菜,走进一(1)班教室,选了最后一排的一个空位,坐下来打开饭盒。“咦,怎么会有校长坐到我们班级里来吃午餐?”和校长坐同一张课桌的施语桐同学有些意外,也有些紧张,不过,看到沈校长和蔼的笑容,再看到校长饭盒里的菜和自己的完全一样,很快就定下心来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

  昨天日新实验小学的午餐大荤是咖喱牛肉土豆胡萝卜,小荤是竹笋片、莴笋片、黑木耳炒肉片,还有青菜和番茄蛋汤。“校长,我经常会胃疼,如果是太硬的菜,我会吃不下。”见校长来了,有位女生主动跑过去说。“没关系,如果有什么不能吃或吃了不舒服的,可以跟老师提出来,另外再给你打点喜欢吃的。”沈校长说。坐在沈校长前面的一位男生,其他饭菜都吃光了,唯独牛肉剩下来。“你为什么不吃牛肉?是不爱吃吗?”“不是,我最喜欢吃牛肉了,而且学校烧的咖喱味牛肉特别好吃,我喜欢把最爱吃的放到最后吃。”

  一(1)班班主任杜弘守着一桶汤,时不时要为前来盛汤的同学打上一碗。“我会注意观察孩子们吃饭时的表情,比如,有些孩子不爱吃青菜,我就会跟他们讲讲多吃蔬菜的好处。还比如,碰到吃鱼,虽然食堂师傅几乎已经将鱼刺挑去了,但我还是会提醒大家要注意细小的鱼刺,吃得慢一点。我们还会比比谁吃得最干净,每学期还会评选‘光盘小明星’呢。”

  日新实验小学的相关负责人陪餐制度已经试运行一周了。总务主任顾春利的陪餐记录写得很仔细:“杭白菜学生吃得少,剩下的有点多,这个需要卫生老师多开展一些教育。”“菜饭学生们特别爱吃。”“番茄炒蛋学生们爱吃。”“一部分低年级学生不会吃油爆虾,有必要提醒家长在家里教教孩子怎么剥虾壳。”……二(4)班班主任吴震旦说,陪餐可以让老师近距离了解学生们的生活喜好,同时也能及时纠正孩子们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

  同桌就餐师生情深

  不用刻意弄一个“陪餐制度”,没有学生食堂和教工食堂之分,甚至老师和学生都是在同一个窗口排队,且都是吃一样的荤菜和素菜。民办交华中学的师生“同一张餐桌、同一份午餐”已经实行了多年。一张饭桌六个座位,七(1)班班主任刘燕和五名学生共享午餐,她说:“每天吃饭时也是全班最放松的时刻,和同学们聊聊生活琐事,也可以听到许多教室里听不到的信息,师生关系亲近了许多。”八(5)班的学生周哲宇说,起初回家告诉家人,不仅学校的饭菜可口,吃的与老师也是同样的菜品,家人还不相信呢。

  “师生一同排队,有时同学们会很谦让,但老师们肯定是让学生尽量往前排,早点吃上热饭热菜。这不就是师生平等的最好体现吗?”交华中学校长赵凤飞说,学校一直强调食堂伙食不能马虎,连大米也要买质量好的,初中生正值长身体的时候,午饭吃得不好、吃得不开心,坐在课堂里学习也会少了劲道。拆除教工食堂,让老师随意地坐在孩子们中间,孩子们看到老师吃的和自己一样,一种被尊重感就会油然而生。这不也是一种校园文化吗?

  “把食堂变成另一个师生情感交流的场所”“让围坐一张餐桌上的师生能更好地敞开心扉”,赵凤飞校长把此诠释为是要实现“高品质校园生活”。校长陪餐、师生同餐,不仅仅是着眼于食品安全,更是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沈敏说,昨天在陪餐时,有一位女生悄悄跑到她面前,递上了一包餐巾纸,这让她十分感慨。她表示,陪餐只是一个形式,但更应该把这项工作看成是一个增进师生情谊的平台,陪着孩子们一边吃饭一边聊聊学习、生活上的事情,师生关系也会更融洽了。

  明厨亮灶更为重要

  “校长陪餐”,这只是一个形象说词,教育部的要求是“每餐均应有学校相关负责人与学生共同用餐”,这说明陪餐的可以是校长,也可以是学校其他领导、教师或总务后勤负责人。奉贤区洪庙小学校长何春秀说,早在规定出台之前,他们就是由校级领导、德育主任、年级组长还有家委会主任等,每月轮流一次去陪孩子们吃午饭,主要是了解学生对伙食的意见。比如,孩子们不太喜欢吃“肉末粉丝”,因为本地人家庭一般是不做这道菜的,于是,学校就建议配膳公司在菜谱里做了更换。

  但在采访中记者也发现,有些家长、网民对“陪餐”的理解存在偏差。教育部等只是规定“中小学、幼儿园应当建立集中用餐陪餐制度”,而“陪餐”不等于就是陪吃同样的餐,也可以理解为陪着孩子一起吃,而教师的工作餐和孩子的午餐是可以有所不同的。还有校长提出,孩子们基本的午餐标准为12元至15元,而教师的午餐是计入教职工福利这一项的,标准比学生餐要高一些,自然花色品种也会多一些,这在目前绝大多数中小学里都是如此。而且,不少学校的学生餐配送与烹饪是与教师餐分开的,各有各的账目,各有各的菜单,硬要混在一起也不尽合理。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建议,保障学校食堂供餐的安全、卫生与质量,比陪餐制度更有效的是“明厨亮灶”。学校应当利用互联网技术,在食堂安装监控,把监控视频向全校师生、家长直播,学生和老师在校园公共区域可看到食堂储运、加工、供餐的全流程画面,家长还可以通过手机直接收看食堂的实时监控画面。首席记者 王蔚  

  声音

  家长陪餐或存难点

  按照此次文件的规定,“有条件的中小学幼儿园还应建立家长陪餐制度”。然而,家长进校陪餐到底怎么陪、谁来陪,这些问题目前还没有具体的细则出台。在熊丙奇看来,每个学校应当建立家长委员会,参与学生午餐的决策与监督。不过,也有教育界人士提出,熊丙奇的观点太过“理想化”。比如,家委会对食堂供膳的监督是不是专业?每天派一位家长监管进菜、洗菜、烧菜等整个过程是不是现实?说到底,配膳企业严格遵守食品安全等相关法律法规、严格各项操作流程,这才是最主要的。同时,食品安全、卫生防控、教育行政等政府部门应当切实担起各自的责任,而不能把监管的责任下放给学校甚至家长。

  记者手记

  校园午餐也是文化

  在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但落到校园里,往往就变成了只为“填饱肚子”的事。匆匆扒拉几口,然后又迅速跑回教室继续做作业、午自习。这样的场景很普遍。能否让孩子先静下心来,慢慢地、美美地、愉悦地吃一顿呢?

  做几样色香味俱全的小菜,这是饮食文化的内涵。校长、老师陪着吃,更是一种餐桌文化。对许多孩子来说,吃相是要教的,怎么握筷子、拿调羹,也是有一定规矩的。老师还没吃,孩子们不能先吃,这一条学校会教吗?吃饭、喝汤不要弄出异响,吃完后筷子不能横放于碗上,孩子能理解吗?老祖宗传下来的餐桌礼仪,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丢弃了,很可惜。也要给陪餐的老师提个醒,莫在饭桌上板面孔。哪怕有孩子作业一塌糊涂,也不要在午餐时一阵数落。这应该也属于一种教育文化吧。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广告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长三角/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文体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夜上海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新民旅游
   第A20版:新民旅游·广告
   第A21版:旅游资讯
   第A22版:旅游资讯
   第A23版:旅游资讯
   第A24版:旅游资讯
   第ZF01版:中缝4-21
校长陪餐,看午餐卖相也看学生吃相
上海海昌海洋公园4月面向全球孤独症儿童及家庭免费开放!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A06校长陪餐,看午餐卖相也看学生吃相 2019-04-02 2 2019年04月0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