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嘉定分校高二(2)班
如今,随着信息时代的迅速发展,事实和逻辑越发显得重要,以这两者为基本要素的辩论也受到了极大重视。而在有些地方,辩论潮却逐渐演变成争吵,他们变得不再那么重视事实和逻辑,只是一味地发泄,甚至是毫无意义。那为什么辩论会变成姿态与声势的争吵呢?
在中国,有一句古话为“先声而夺人之势。”我们往往会认为不管理是否在己方,气势上赢了便是成功的一大半,更何况声音大了,对方的话听起来就没那么有力,最终的胜利在己方的概率更大了。其实不尽然,诸葛亮舌战群儒时,他面对着一群中气十足的将士文官时,光靠声是不能取胜的,唯有力,让他人心服,才能撼动对方的观念,从而使其站到自己的阵营里来。因而此时需要的是辩论,用事实与逻辑去反驳对方,让其心服,而非逞口舌之快,一味争吵,即使对方在口头上认输,在心底还是不服气的,以后做事还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
为什么辩论会与争吵挂钩,而非其他事物呢?因为我们更容易情绪化。情绪激动的后果便是口不择言——不仅仅将论点带偏,还上升到人身攻击,使得双方恼怒,失去理智,失去逻辑,成为毫无意义的争吵。而辩论,看起来是很激动热烈的,但它在两方辩手中却是心平气和的,两方甚至是亦师亦友的关系。根据辩题,也许真理在我这一方,也许在你那一方,甚至我们都只掌握了一部分的真理。我们通过事实和逻辑在佐证自己的观点,同时也在倾听对方的观点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得到互补,从而引发新的思考。《奇葩说》就是一档辩论节目,在高手辩论时我明白这档节目的真正用意:窥见推广真理的目的是一致的。唯有心服,方能择众。
有时,在我们的骨子里有一股不服输的劲,这股劲固然是必要的,但它有时也阻碍了我们向真理前进。我们往往会在最初的辩论中发现自己的错误,却扯不下脸皮去承认“我错了”,而是转移论点,去引到其他事物上让对方认错,这是很不合理的,而且除了对自己在精神上有片刻的愉快之外,无其他收获。
辩论,不是想要赢,而是去改变对方的观点。我们在参悟人生哲理时,不仅仅是靠自我“修炼”,也需要他人的帮助,得到精神上的升华。因而就在某一点和别人讨论时,我们应该尊重理解他人的论点,保持合适的音量去和别人交流。我们还可以在结束后就某一分论点继续讨论,但在讨论时勿偏离论点。我们也不要上升到人身攻击,以谦虚的态度就事论事。我相信做到这些,我们会在心服中获得真理与人格上的提升。
去辩论吧!别再做虚张声势的争吵了,虽然我们常常会认为情大于理,但真正能够动人的却是理。以理服人,能动人,也能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