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英雄儿好汉
2005年1月24日,俄空降兵独立第45侦察团侦察小组在列别德大尉指挥下,搜剿车臣村庄谢尔缅陶津。途中,先头人员突遇分离武装营地,当时俄军只有四人,敌人却有八十个亡命徒。但俄军以勇敢精神和高超战斗技能取得胜利,敌营被占领,多数匪徒被消灭,而空降兵无一伤亡。此战的指挥员列别德在一年前就没了右脚掌,是戴着假肢打完仗的。俄记者弗拉季斯拉夫·舒雷金回忆:“车臣战争中,列别德是‘俄罗斯兰博’,他冷酷无情,骁勇善战,天不怕地不怕。”战后,列别德荣获“俄罗斯英雄”称号。
列别德之所以成为英雄,与父亲的言传身教密不可分。俄罗斯阿富汗老战士协会第一副主席弗拉基米尔·科斯久钦科说,“托利亚(列别德的小名)的榜样是父亲维亚切斯拉夫·安德列耶维奇,后者在海军陆战队当过侦察兵,参加过斯大林格勒战役,一次和一个德国人狭路相逢,开始近身肉搏。那个德国人是拳击手,两次把维亚切斯拉夫打倒,但他每次都爬起来再战,最后将德国人掐死。父亲告诉儿子,一定要战斗到死。”列别德做到了。
初试牛刀显神威
托利亚是别列德家族最小的儿子,哥哥安德烈和亚历山大均报考航海学校,他却迷上空军,在科赫拉亚尔维(今属爱沙尼亚)的支援陆海空军志愿协会跳伞学校学习,18岁时已跳伞300次。此后,他报考鲍里索格列布斯克高等军事航空学校,却因与自己的朋友没考上,已考过的托利亚出于哥们义气,竟撤回申请书,失去进军校的机会。很快,他应征到空降兵教导师服役,接着调入独立空降突击旅。为达成长期服役的心愿,他报考罗蒙诺索夫军事航空技术学校。在申请当空降兵时有人问他,是否愿意到阿富汗的烽火硝烟去锻炼,他像军人一样简练地回答:“是!”
1987年2月25日,列别德作为苏联外贝加尔军区第307直升机团米-24直升机随航机械师,来到乌兹别克斯坦受训,准备飞往阿富汗作战,并被任命为驻阿富汗独立第239直升机大队的米-8直升机随航机械师。他问中队长、未来的“苏联英雄”尼古拉·迈丹诺夫,作为机械师能否参战,中队长回答说“条例规定不允许”,但从语调上听得出来,不仅可以而且应该。
当年5月12日,列别德参加阿富汗战争史上最大规模的空地奇袭战,摧毁了“圣战者”一支规模空前的武装商队。他与迈丹诺夫操控直升机,载着巴雷舍夫中尉为首的侦察小组开赴设伏地。直升机在空中久久盘旋,油料都快耗尽了。返程路上,巴雷舍夫在阿布恰坎村附近突然发现“圣战者”骑队。降落后,列别德跟空降兵一起参战,他与特罗菲莫夫、巴雷舍夫互相掩护,前出到护卫商队的“圣战者”附近,一下子打了个“满堂彩”。后来,苏军缴获的战利品足足搬了一周。因为表现勇敢,列别德收获平生第一枚红星勋章。
一个连向他投降
苏联解体后,列别德拒绝脱下军装,转而投入北高加索的反恐作战,又收获一枚勇敢勋章。2000年7月11日,他与俄国防部的合同到期,尽管他不想走,但军队却不想留,事已至此,只能收拾行囊回家。不料,几年后,车臣分离分子在莫斯科轴承厂剧院劫持人质,气焰嚣张到极点,列别德应召重返军营,回到昔日的空降兵团。
2003年6月,列别德率部在乌鲁斯-克尔塔区扫荡车臣匪帮,不幸踩上地雷,结果在医院里锯掉右脚掌。所有人都认为他的军人生涯结束了,2002-2010年担任空降兵侦察主任的预备役上校瓦列里·亚赫诺维茨说:“司令员破例把他留下了。所有人都认为,他将担任次要职务,调到某个保障分队工作。但他不仅学会带假肢跑动,还学会带假肢跳伞,甚至爬山。”列别德有一次回家探亲,一无所知的老母亲直到儿子睡觉前脱下衣服时,才看见他的右脚只剩下光秃秃的脚后跟,顿时泪如雨下,列别德安慰母亲:“您一开始也没看见,这就是说一切正常。我还和以前一样。”
列别德残疾很重,每次长途行军都会留下带血的脚印,休息时得摘下假肢往外倒血水。尽管如此,凭着赫赫战功,他仍在2004年9月担任空降兵独立第45侦察团侦察小组长,晋升大尉军衔。2008年8月俄格战争爆发,独立第45团拿下格鲁吉亚港口波季,俘获装满最新通信、指挥和导航器材的美制汉马车。俄空降兵协会第一副主席瓦列里·尤里耶夫回忆:“格鲁吉亚人吓坏了,用我们空降兵的话说,列别德从装甲车上跳下来,走到他们跟前,干脆利落地问:‘你们谁是头?到我跟前来!把枪放下,不然你们就麻烦了。’足足一个连的格鲁吉亚特种兵照做了……” 常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