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本·奥夫表示,巴希尔已被逮捕,目前正在一个安全的地方。他还宣布将成立军事委员会来管理国家。
许多人对苏丹的了解,可能还是从一张著名的照片开始。这张照片名为“饥饿的苏丹”,摄于1993年。当时,战乱频繁的苏丹发生大饥荒,照片上饿得骨瘦嶙峋的苏丹小女孩跪倒在地,而虎视眈眈的兀鹰站在她身后,等待猎食。遗憾的是,将近30年后,苏丹这个饱经磨难的国度依然在经受饥饿的摧残。
此次政变源于去年12月19日民众与军警的冲突,而导火索是苏丹的老问题——面包。多年以来,由于经济严重衰退、腐败走私严重以及部分政策失误,苏丹通货膨胀严重,食物及燃料物价飞涨。到去年年末,面包的价格在短时间内从1苏丹镑(约合人民币0.08元)涨至3苏丹镑,引爆了民众长期以来的不满情绪,全国出现大规模反政府游行。
示威民众与军警爆发大规模流血冲突,而随着冲突升级,示威者逐渐将诉求延伸到政治领域,要求总统巴希尔下台。巴希尔虽然采取诸多措施,但收效甚微。
今年2月23日,总统巴希尔发表电视讲话,宣布国家进入为期一年的紧急状态,并解散政府。巴希尔承认恶劣的民生条件,呼吁各方通过谈判解决分歧,但并未能挽回民心。
4月6日,首都喀土穆再次爆发大规模抗议活动,数千名示威者聚集在总统府门外,高呼反政府口号,抗议造成至少一名民众死亡。
法国《世界报》6日报道,苏丹此波抗议浪潮的目标就是争取军方支持。德国媒体报道称,巴希尔已在考虑向军方移交权力的“B计划”。
路透社分析称,北非国家阿尔及利亚此前大规模抗议活动的成功,让苏丹民众备受“鼓舞”。4月2日,在国内连续发生一个月的抗议活动后,执政已20年的阿尔及利亚总统布特弗利卡被迫辞职。
事实上,苏丹今日的困境也与国家的分裂和资源魔咒紧密相关。由于苏丹高度依赖石油出口,而大部分石油资源集中在南苏丹,因此自2011年南苏丹独立后,苏丹经济一直持续下滑。而苏丹另一处石油资源丰富的达尔富尔地区,也面临分离主义的挑战。
为了平息达尔富尔地区的战乱,联合国长期在苏丹达尔富尔地区和南苏丹派驻维和部队,中国均参与其中。中国驻达尔富尔维和部队有维和工兵和直升机两支分队,中国驻南苏丹则有一支维和步兵营,这是中国首支作战维和部队。 本报记者 杨一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