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日东升,开启一天朝气蓬勃的新起点;夕阳余晖,同样能够保持朝阳本色,续写大美新篇章。在浦东唐镇,从退休老党员严国芳身上,我们感受到了老骥伏枥、公益不止的大爱之美。
年轻时,以努力工作为幸福;退休后,以志愿公益为快乐。无论是与老人交谈,还是从社区左邻右舍的评价中,我们都能感受到她的这样一种心境。2002年,严国芳老人光荣退休。忙碌了一辈子,本可以选择与后辈团聚,享受天伦之乐;也可以旅游健身,颐养天年。但作为一名有着5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她却选择了把志愿服务作为退休生活的新起点,为爱心奔走忙碌、为公益乐此不疲:她先后投身“老伙伴”、社区教育老师、理发等多项志愿服务项目,葆有一颗退休不退志、退休不退责、退休不褪色的初心和志愿无休止的热心。
作为一名退休老人,她本该由后辈来照料自己的晚年生活,但她却选择了与公益结缘,积极参与居委会组织的“老伙伴”计划,成为了一名志愿者,主动认领担负起了陪伴照料与自己非亲非故的社区老人的职责。疾病和孤独是老年人最大的“痛点”,而陪护是最好的良方,这是她在多年的公益实践中总结出的一条经验。她负责关爱的孙志杰是一位孤寡老人,因患严重关节炎不能独自下楼,特别到了晚上是最孤独、最难熬的时候,她把老人当亲人,坚持在晚饭后去探望、陪伴她,与她聊天拉家常、谈时事、忆光阴,常常一聊就是一个多小时;逢年过节还给老人送上自己亲手做的汤圆、馅饼、粽子,让老人有了家的温暖。老人常常情不自禁地以歌声表达感激!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请人吃饭,不如授人知识。这是老严在多年公益实践中的独特理解。在志愿公益岗位上,除了主动陪伴照料孤独老人,她还担任了居委会读书读报的志愿授课老师。她时常把阅读过的资料进行梳理,把有关内容编成教材,定期为社区老人免费授课,很受老年人的青睐。
严国芳老人在志愿公益的舞台上,担任的角色很多,每一个角色都演绎得很精彩。而在唐镇,最为老百姓所称道的是她长期坚持为群众义务理发。
她每周总是把公益时间排得满满当当:周三到东唐苑居委“为民理发点”服务,周五到金唐公寓免费理发,并隔三差五地到瀚盛、唐人苑、鑫唐佳苑、唐欣苑等小区为身残体弱、重病卧床、行动不便的老人服务。还有那些主动寻上门的老人和儿童,不分男女老少、不分户籍,都是她的服务对象,年龄最大的90多岁,最小的才二三个月。据不完全统计,自2003年以来,老严累计义务理发3万余人次,还为100余位走到人生终点的老人上门、上医院理“临终关怀发”,让他们既安详又有尊严地离开世界。提起老严,曹展荣的老伴逢人就说:“老严真是个热心人,谁家有困难都愿意找她。她给我们小区好多居民理过发,从来不收钱。多少年了啊,实在不容易啊!”
是的,做公益,一天两天可以,一年两年也不算太难,但她作为一个退休老人,退休之后一直坚持了十几年,而且自己还身患糖尿病、高血压,真的是太不容易了!
刚退休时,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老严有个庄严的承诺:“我要把有限的余热奉献给党的事业。”对于“奉献”二字,老严始终有着自己的理解:无条件地给予,不索要回报。退休后十几年的公益之路,她以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人的庄严承诺,诠释了自己对奉献真谛的理解,也在服务他人、快乐自己中续写了最美正当夕阳红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