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是特快专递的简称,国际上统称为CEP service。有人简单地把快递说成是物流,不妥,因为物流指商品流通过程中的实体运动(经济活动),诸如商品运输、储藏、包装、分类等业务活动,所以说快递只是物流管理中的一部分,物流涵盖了快递,但快递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其实概念的不确切来自于国外,国外说到快递,动不动就搬出logistics(后勤和物流的意思)。
快递物件中有很多是以往所谓的“邮件”,所以快件和邮件自古以来是不分家的。中国很早便有了邮驿通信,唐朝的邮驿已分陆驿、水驿和水陆兼办驿,当时全国共有邮驿1600多处。陆驿规定马每天走70里,驴走50里,车走30里。宋朝和元朝时,各州各县都设有“急递铺”,专门用来传递官府的紧急公文,急递铺总数达2万多个,每个铺上有铺丁若干,像接力赛似地递送文件,一昼夜最多可行400里。到了清朝,出现了一种名为“廷寄”的快递方式,军事机密文件由军机大臣请示皇上后交兵部盖印加封,令驿站限时送达,按紧急程度通常日行300里,有特急事件可升至400里或600里。由此可见古代的“快递员”有多艰苦,甚至有掉脑袋的风险。
近代和现代的邮递,有几种分类:信使专递或急使专递、包裹递送(由于用标准化系统投递和固定的工作方式,需时常常多于特快专递,此外递送的体积和重量是有限制的)、特快投递(通过配送中心投递到收件人手里)和夜间配送特快——特快专递的特种服务,夜间快递通常在早上8:00以前配送到收件人手里;最理想的是在7:00或6:00前配送到;这样收件人在上班前便能收到东西。
有的快递公司能按用户的特殊要求提供特殊快递服务,这样的特快专递被称为“临界快递”(或极限快递),需要事先协定费用(因为快递公司也需要获得有关部门的许可和保险),如配送和投递危险品、艺术品、敏感仪器、活的动物、医学试样等。
国外的快递行业中有两个流行概念:当天配送和时间窗口。时间窗口指两段或多段已作安排的时间之间的(间隔)时段,这是一个为将来新的快递配送方式设定的时间概念;今后快递员可用智能手机软件和数字密码直接将快件送进收件人汽车的后备箱。收件汽车当然须配备必要的技术装置,收件人事先应确定一个时间窗口,在这一时段里,他的汽车必须停在送货地点的半径圈内,便于快递员用GPS找到地方和这辆车,然后用临时密码将后备箱打开,送进邮件,再关上后备箱。新型的快件配送系统正在研制中,理论上的问题都已解决。
我国的快递业最近几年发展迅速,已成为快递大国,快递员数量绝对世界第一。用户可随时在网上跟踪动向,了解即时状况:快件到了哪个中心、配送人的名字、电话号码……直至显示“已被签收,谢谢再次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