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2: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6月07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七弦有韵颂屈子
张艳阳
  张艳阳

  小时候每到端午节,母亲会给我和弟弟点雄黄,那酒有些刺鼻,画在额头上的淡黄“王”字久久不逝,孩儿面孔顿时虎虎生威。毒瘴初生的端阳时节,国人以多种方式祈求平安,除洒雄黄、挂菖蒲外,还有浴兰薰芷、赛龙舟、吃粽子等习俗,其中有的是纪念二千多年前自沉汨罗的诗人屈原。传统古琴中我们亦有数首怀颂他的曲子,比如与屈原名篇同名的琴曲《离骚》。

  大诗人的满腔热血,在七弦琴上化作精彩的乐章。今人所弹《离骚》,多为管平湖先生据明《神奇秘谱》所打谱,全曲共十八段,每段前有小标题,分别为:叙;灵均叙初;指天为正;成言后悔;长叹掩涕;灵修浩荡;回车延伫;女须詈予;就舜陈词;埃风上征;宓妃结言;犹豫狐疑;灵氛就占;巫咸诀疑;琼佩众薆;兰芷不芳;远游自疏;临睨故乡。由标题可见,乐曲在思想意境上和长诗一脉相承,它采用有特色的紧二五弦,曲中多次调性转换,经管平湖先生演绎,形成古朴凝重而雄奇峻美的旋律;其颇具难度的指法,犹如危岩耸峙、险滩林立,我称其为“手指在七弦上的体操”:时而翻飞于高低杠间;时而跳跃在平衡木上;时而像鞍马,需双指轮换,每次都须一步到位、落指精准;时而又如自由体操,需平地起落,每一回都得内功强劲、爽利干净。

  更为重要的,是乐曲所表达的情感,从沉郁到高昂,又归于洒脱飘逸,线条十分鲜明,需清晰流畅并一气呵成,更需演奏者对长诗《离骚》及屈原有深厚的了解。元代琴家耶律楚材有诗赞道:“离骚泣鬼神,止息振林木”,我想,令天地鬼神为之感动哭泣的,是琴曲《离骚》,更是忧国忧民的诗人屈原!

  另一首《搔首问天》,取材自屈原作品《天问》,长诗连用一百七十多个问题,对天地生成、历史兴衰、仙神鬼怪等大胆发问,充满思辨和独立的精神,是遭受放逐的屈原,向真理与命运作出的不屈不挠的抗争。学习这首琴曲时,老师告诉我此曲定弦为梅庵派宗师王燕卿所创,虽然“慢三弦”不是《搔首问天》独有,但用在此曲中,着实有焕然一新、卓尔不凡之感。每每以梅庵派古琴特有的雄健绮丽、生动缠绵风格弹奏,如见屈子仰天长啸、愁肠百结,却又问不须答、慷慨凛然!

  除以上两首琴曲外,《屈原问渡》《泽畔吟》等取材自屈原《渔父》。中国文人对渔夫形象喜爱有加,诗词书画常常描绘,是隐逸高洁的象征,其创作源头始于屈原《渔父》,诗中名句“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千百年来影响至深,通过古琴抑扬顿挫的弹奏,屈原“飘然自弃汨罗江,留得芳名万古扬”!

  在今天这个粽香飘溢、兰舟竞发的端午时节,我们缅怀忠贞高尚、视死如归的英灵,致敬那些为民族和正义而牺牲的先人们,愿他们佑我中华,永远昌盛!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都市小区
   第A10版:中国新闻·广告
   第A11版:专版
   第A12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13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8版:2019法国网球公开赛特别报道
   第A19版:2019法国女足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20版:夜上海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新民法谭
   第A24版:新民法谭
“粽子”处女秀
抄火表往事
石刻字的命运
快递直送后备箱
田园牧歌
七弦有韵颂屈子
新民晚报夜光杯A22七弦有韵颂屈子 2019-06-07 2 2019年06月0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