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说话的聋人能打电话?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似乎不可能。不过,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现在已经很普遍了。
前几天乘出租车经过南京西路,看到一位聋人正在街头无声地打电话。这是一位女性,大约50来岁,只见她一手拿着手机,另一只手对着手机屏幕飞快地比划着,她边“说”边笑,“说”得眉飞色舞,“说”得热火朝天。手机连着的那头,想必也是一位聋人。
电话这一通讯技术自诞生后,一直与聋人无缘。一定要打电话,就得找人帮忙。固定电话的时代,我曾报道过一位传呼电话阿姨,热心地帮助弄堂里的聋人打电话,聋人把要说的事情写在纸上,请她代说,打通后她再把对方的话记录下来……手机出现后,聋人一下子迎来了春天,因为有了短信,他们可以在手机上输入文字,和亲人、朋友即时通信交流。我曾接到聋人朋友的短信,都很长很长。因为短信按条数收费,所以,他们就尽可能把所有要说的话都在一条消息里写下来。聊天软件、QQ出现后,聋人通过电脑也可以即时交流。
但是,聋人随时随地用他们习惯的手语“打电话”,还是最近几年的事。这要感谢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在3G时代,视频通话经常会卡、会延迟,用上4G技术后,网速、容量和稳定性都有了明显提升,而光纤入户、网络提速、各种流量套餐,也让大家用视频通话不用过多考虑费用。如今,健全人通过网络和国外亲朋好友视频通话、语音通话,都习以为常,越来越多的聋人也实现了用手语打电话,煲电话粥,生活中多了很多欢乐。
通信科技的升级,或许最初并没有专门考虑到残障人士,但新技术却实实在在给特殊人群带来了便利。
6月6日,工信部发放5G商用牌照,中国正式进入5G时代。届时,我们的生活又会有怎样巨大的改变?或许,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无人驾驶等技术的应用普及,将为聋人、盲人、肢残人等残障人士在通信、出行等各个方面都带来便利。期待各大企业在开发新产品、研究新技术的时候,也多多考虑到特殊人群,让他们共享高科技给生活带来的美好。